-
公开(公告)号:CN105429163B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510846564.1
申请日:2015-11-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触发角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对逆变侧的换流阀进行触发角控制时:当直流电流上升或者换相电压下降时,且熄弧角下降到设定的预测控制整定值时,对换流阀采用熄弧角预测控制策略,根据直流电流和换相电压求解出当熄弧角等于设定的预测控制整定值时换流阀的触发角,以实现对换流阀的触发角的控制。该控制方式具有预测控制能够通过系统运行情况的实时变化来确定触发角的优点,同时利用该控制策略的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控制方法的缺陷。而且,该控制方法完全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所需参数调节方便,控制特性好;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抑制换相失败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647299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628728.4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25 , H02J3/36 , H02M5/4505 , H02M7/1626 , H02M7/17 , H02M7/493 ,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并联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投入、退出控制方法,基于传统并联型高压直流输电电压电流运行控制方式:整流站采用定电流控制,逆变站采用定电压控制;本发明在逆变侧特别加入了电流平衡控制,在两换流器同时解锁情况下起作用,用来消除两换流器独立电压控制所产生的不平衡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12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35781.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系统包括电流指令模块、功率损耗计算模块、直流电流指令校正模块,对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其中一个整流站或者逆变站,在根据初始电流指令值计算最终电流指令值时,叠加功率损耗:当叠加到整流站对应的初始电流指令值时,功率损耗I损直接叠加;当叠加到逆变站对应的初始电流指令值时,功率损耗I损取反后叠加;功率损耗的计算公式为:I损=I整1+I整2+……+I整m-I逆1-I逆2-……-I逆n。该控制方法和系统对多端换流站实现功率间的协调控制,实现灵活、快捷的功率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07142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87749.8
申请日:2015-08-10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直流接入孤立双馈风电场的控制方法,根据当前超级电容电压和给定的超级电容电压参考值和系统频率参考值计算当前的系统频率,输出新的系统频率参考值;根据当前的直流送端交流母线(B1)的电压和给定的母线(B1)电压参考值计算当前三相调制信号的幅值修正值;计算满足系统频率参考值和调制信号幅值修正值的三相正弦调制信号,进而得到触发脉冲,控制VSC运行。根据不平衡功率特征量提取机制,制作特高压直流接入孤立双馈风电场的暂态不平衡功率控制器,再建立该控制器与特高压直流调节之间的协调控制而达到孤立双馈风电场的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622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67133.4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5/00 , H02P9/04 , H02P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控制系统及方法,针对“风火打捆”系统存在的电压暂态稳定性和功角暂态稳定问题,以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群和直流调节器为控制对象提出协同控制策略,依据是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可实现其有功、无功的解耦控制,直流系统可以快速调节有功。以直流输电系统送端整流器和风电场为控制对象实施联合协同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直流输送功率可以抑制火电机组的功角摆动幅度但同时带来较强的电压扰动,为此同时实施的风电场调节可以弥补直流系统调节引起的电压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03311946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28993.3
申请日:2013-06-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定熄弧面积控制方法,方法步骤如下:1)计算系统额定熄弧角参考值;2)采用定熄弧面积算法计算当前交流电压和系统额定熄弧角参考值所对应的熄弧角参考值,其中U为逆变站换流变网侧三相交流电压幅值中的最小值,UN为逆变站换流变网侧额定交流电压幅值,γrefN为额定熄弧角参考值,γref为熄弧角参考值;3)根据熄弧角参考值计算换流阀所需的触发角控制逆变站换流阀。通过该方法的运用,在逆变站发生交流故障导致交流电压降低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实际熄弧角,降低换相失败的概率,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08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611059230.0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配电网单极接地故障识别、故障保护方法,通过获取正、负直流母线对地电压,获取正、负直流母线的极间电压变化率,当正、负直流母线的极间电压变化率的绝对值大于第一比较限值,脉冲展宽t1毫秒,且正直流母线对地电压与负直流母线对地电压的和的绝对值大于第二比较限值,持续时间超过时间限值时,判定发生单极接地故障。该方法能快速识别单极接地故障母线,通过跳开发生接地故障直流母线所在的直流断路器,实现故障母线的快速隔离,提高直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29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510905739.1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低电压故障穿越方法;送端交流电压跌落时,送端直流电压降低,直流电流参考值减小;当送端直流电压降低,致使触发角达到设定的最小触发角αmin时,受端控制直流电流;若送端的直流电压继续降低,则受端降低直流电压,直到受端进入设定的最小电流限制区Imin时,受端开始等待送端交流系统恢复;当送端交流系统恢复后,送端控制直流电流,受端控制直流电压,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本发明所提出的送端低电压故障穿越方法在故障时受端接管直流电流控制权,并根据送端直流电压的变化调整电流参考值,降低受端直流电压,防止直流断流、减小受端功率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622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667133.4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5/00 , H02P9/04 , H02P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控制系统及方法,针对“风火打捆”系统存在的电压暂态稳定性和功角暂态稳定问题,以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群和直流调节器为控制对象提出协同控制策略,依据是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可实现其有功、无功的解耦控制,直流系统可以快速调节有功。以直流输电系统送端整流器和风电场为控制对象实施联合协同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直流输送功率可以抑制火电机组的功角摆动幅度但同时带来较强的电压扰动,为此同时实施的风电场调节可以弥补直流系统调节引起的电压跌落。
-
公开(公告)号:CN10652891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34344.1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面模块封装重用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离线数字仿真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编译生成页面模块的源程序文件,直接修改简化源程序文件,并将其编译生成对应的二进制目标文件,同时将页面模块封装为库元件。整个过程,本发明不需要形成和处理页面模块的头文件;不需要重新定义代码文本形成规则,不需要重新编写库函数的构造接口、初始化接口和运行阶段的任务调用接口;不需要通过分析页面程序和拓扑连线即可形成封装后的图形符号,操作更加简单。大大降低了编程和调试的难度,减少了封装的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