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系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972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4946.1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晏成林 李涛 钱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系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水系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及设置在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其中,正极的活性物质为可脱嵌锂离子的脱嵌化合物,负极的活性物质为含有锌的活性材料,正极的活性物质与负极的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1‑5):1;电解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溶质为水溶性锌盐和水溶性锂盐,溶剂为超纯水。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成本低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

    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5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1164092.7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不同比例的钨酸盐和硫脲进行水热反应以在金属基底上生长WS2纳米片,得到多个工作电极;(b)将硫原子区分为基面S原子和边缘S原子;(c)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边缘S的不同种类和比例以及多个所述工作电极中WS2纳米片表面的W、S元素比;(d)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t在不同边缘S原子上沉积时的自由能变化,确定其对Pt的吸附能力。通过确定对Pt的吸附能最优的边缘S原子种类,为后续开发更好的Pt电沉积载体以用于进行析氢反应提供了基础。

    一种锌空气电池用双功能催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71876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711070618.5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空气电池用氧氮共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使去离子水中的吡咯单体在FeCl2和H2O2的作用下进行反应,随后烘干得棕色产物;(b)将所述棕色产物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NaCl后冻干;(c)将步骤(b)中冻干的产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退火处理;用去离子水和酒精依次洗涤,真空干燥;(d)取步骤(c)的产物置于盐酸中进行搅拌,用离子水和酒精依次洗涤,再真空干燥后得到氧氮共掺杂碳纳米片;所述吡咯单体、FeCl2、H2O2和NaCl的比例为1~3ml:0.3~0.7g:15~35ml:5~10g。以该材料作为空气正极的锌空气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

    一种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合成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00013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610971296.0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晏成林 刘杰 钱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合成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它的化学结构通式为:或。本发明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具有较强极性、高粘结性的特点,同时存在很强的电化学极性,能够吸附产生于锂硫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极性的多硫化物,使用该粘结剂制备的极片的电池具有循环性能优异和库伦效率高的特点;该粘结剂绿色环保,对锂硫电池的多种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实验表明,使用该粘结剂的锂硫电池在0.5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最高可达91%。

    一种含单原子Fe的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2894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03538.7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单原子Fe的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吡咯加入水中,在含铁催化剂和氧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吡咯球分散液;(b)将所述聚吡咯球分散液干燥得含Fe纳米球前驱体;(c)将所述含Fe纳米球前驱体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煅烧碳化即可。使用了一种简易、无模板的方法合成了包含有单原子Fe的氮掺杂的碳纳米球材料,单原子Fe的存在可以降低锂枝晶的成核过电势,使得锂枝晶在负极表面均匀成核,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另一方面碳纳米球的结构还很好地调和了体积膨胀而产生的机械张力,保持了结构的电化学完整性。

    一种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双层保护界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2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03536.8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双层保护界面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聚磷酸与多元醇进行酯化反应形成多聚磷酸酯;(b)将所述多聚磷酸酯加入有机溶剂中配制成酯类处理液;(c)将锂金属片浸入所述酯类处理液中进行刻蚀反应即可。通过将活泼的锂金属片浸入含有一定质量含量的特定酯类处理液中进行刻蚀反应,这样能够在金属表面通过原位刻蚀形成有机/无机双层界面保护层,这样使得处理后的金属片在空气中稳定存放,将其用于锂金属电池时能大幅提高其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一种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064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36009.2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043 C0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为钴掺杂的Cu7S4纳米片;所述钴掺入所述Cu7S4纳米片晶体中,其掺杂量为所述非贵金属析氧反应催化剂中Cu和Co总摩尔量的3.5~14%。这是因为在Cu7S4晶体的基础上掺杂一定量的钴,调控了电化学催化的活性中心结构,增强了Cu与Co活性位点之间的电子转移,所以降低了催化剂向其中间产物转化的能垒;即Co掺杂引起的相变降低了电子逸出所需的能量,改善了Cu7S4在析氧反应中的动力学过程,实现提高催化性能的目的。

    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5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64092.7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S2纳米片中S原子对Pt沉积选择的验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不同比例的钨酸盐和硫脲进行水热反应以在金属基底上生长WS2纳米片,得到多个工作电极;(b)将硫原子区分为基面S原子和边缘S原子;(c)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边缘S的不同种类和比例以及多个所述工作电极中WS2纳米片表面的W、S元素比;(d)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t在不同边缘S原子上沉积时的自由能变化,确定其对Pt的吸附能力。通过确定对Pt的吸附能最优的边缘S原子种类,为后续开发更好的Pt电沉积载体以用于进行析氢反应提供了基础。

    一种螺旋线形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9103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338669.6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线形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制备方法,包括非线形超级电容器是将沉积有石墨烯的细丝缠绕在沉积有CNT/PPy复合材料的正极上制得的,在比电容、能量和功率密度及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利用高度分散的聚吡咯(PPy)修饰碳纳米管(CNT)提高了碳纳米管(CNT)的溶解性,有利于复合材料在纤维基质上均匀分散。而且,线形超级电容器通过掺杂聚吡咯(PPy)纳米颗粒,性能也有所改善。本文所用的方法可制作出可快速充放电、低成本、环保的灵活的线形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可应用在微型储能设备上。

    一种用于氨合成的负载型单原子硼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374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55312.5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成氨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合成硼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及应用。所述用于氨合成的负载硼单原子催化剂包含载体和活性组分,其中载体为氮掺杂碳纳米片,活性组分为高分散形式的硼单原子,硼元素的负载量可根据合成方法调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氮掺杂碳纳米片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并将硼酸作为硼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所述用于氨合成的负载型硼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的方法简单,能够调节硼单原子的含量,并且该方法是一种通用方法,而且可用于大规模合成单原子催化剂,解决了现有其他技术合成复杂,难以规模化制备的不足。本发明的催化剂性能卓越,用于电催化化学反应,作为电催化剂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