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63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8347.X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罐车内设置智能远传终端,通过内置北斗定位模块,获取罐车实际位置,得到位置数据;基于位置数据,接入现场仪表信号,得到仪表相关信息,包括压力、温度、液位以及真空度,得到仪表数据;结合位置数据和仪表数据,获取数据的射频的频段以及射频信号的大小,得到实时射频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射频信号的频段大小分析,实现远程定位监控罐车,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时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实现了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的即时性和(56)对比文件于大雷.低信噪比下车辆的射频识别与定位技术的研究《.百度学术》.2007,全文.Mahima Shukla.Adaptive interferencemitigation using frequency-selectivelimiters over GPS Band for AutomotiveApplications《.IEEE Xplore》.2020,全文.

    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63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38347.X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及方法,一种罐车远程定位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罐车内设置智能远传终端,通过内置北斗定位模块,获取罐车实际位置,得到位置数据;基于位置数据,接入现场仪表信号,得到仪表相关信息,包括压力、温度、液位以及真空度,得到仪表数据;结合位置数据和仪表数据,获取数据的射频的频段以及射频信号的大小,得到实时射频数据,并上传至云服务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射频信号的频段大小分析,实现远程定位监控罐车,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时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实现了罐车远程定位监控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一种储氢气瓶的存放装置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24793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232199.4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储运技术领域,一种储氢气瓶的存放装置,包括:外框架和多个内架;内架包括:内架主体和多个吊装杆;内架主体通过卡箍固定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储氢气瓶;多个吊装杆固定至内架主体;吊装杆的顶部设有吊装孔;外框架包括:底框架、顶框架和多个竖杆;竖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至底框架和顶框架;外框架的内部设有竖向导轨;内架主体设有与竖向导轨配合的导槽;多个内架堆叠放置在外框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的一种储氢气瓶的存放装置适合大批量的储氢气瓶的存放,并且可以快速投入到批量运输中。可堆叠设置的方式充分利用了高度上的空间,增加存储量,减少占地面积。

    一种低温高压厚壁容器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900906U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21072278.7

    申请日:2020-06-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高压厚壁容器,属于压力容器技术领域。该容器包括与上半球封头、下半球封头密封焊接的圆柱筒身,上半球封头设有液位计口和增压口,下半球封头设有加注出液口,筒身内衬有底部承担在支撑结构上的内胆,支撑结构由位于下半球封头内表面上的辐射状支撑条构成,支撑条的外端朝上延伸出位于筒身内壁和内胆外壁之间的支撑筋。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预冷时间大大缩短,制造成本显著降低。

    一种液氦冲击试验用试样盛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326137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3195540.3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氦冲击试验用试样盛放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内筒,内筒上的缩径锥上端与玻璃钢颈管的下端固连,玻璃钢颈管外套有波纹管、且与挡圈的内圆固连,挡圈的外圆与液氮夹套内圈固连,液氮夹套的外圈与外壳的上端固连;内筒与波纹管外包覆有内绝热层,液氮夹套外包覆有外绝热层;缩径锥的上端延伸出铜屏;挡圈的内圆朝上延伸出筒口,筒口的上端平面可分别被筒盖和充装盖盖合;充装盖装有放空管以及伸入内筒的玻璃钢导管,玻璃钢导管通过外部管阀接液氦源。本实用新型将真空多层隔热、铜屏以及液氮夹套冷屏有机结合,可满足液氦充装、试样预冷、试样提取功能,并能较好的保存液氦介质。

    一种立式低温贮罐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51048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22981069.5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低温贮罐支撑装置,属于低温介质存储容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分别与内下封头和外下封头固定连接的上金属支撑和下金属支撑,上金属支撑和下金属支撑的对接处分别固连有彼此平行的上金属垫板和下金属垫板,上金属垫板和下金属垫板之间夹有玻璃钢隔热垫块,上金属垫板、玻璃钢隔热垫块、下金属垫板具有对应的穿装孔,且上金属垫板的穿装孔上端和下金属垫板的穿装孔下端分别嵌装有玻璃钢垫片,紧固螺栓穿经上金属垫板、玻璃钢隔热垫块、下金属垫板对应的穿装孔以及上端和下端的玻璃钢垫片后使上金属支撑和下金属支撑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刚度、减少传热面积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贮罐的绝热性能。

    一种超低温储罐用颈管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48022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2833625.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低温储罐用颈管,属于低温容器绝热设计技术领域。该颈管包括与储罐外壳密封固连的带封闭盖的外接头以及与储罐内胆密封固连的内筒体;内筒体的内端封闭,并与位于内筒体中的内管的内端周圈密封固连,内管延伸出内筒体的外段穿插轴线与之相交的内支撑筒并密封固连,内支撑筒的一端与空套在其外的外支撑筒的外端密封固连;外支撑筒的内端穿入空套在内管外的内接管邻近内管的内段密封固连;内接管的外端通过非金属隔垫与外接头内端固连。本实用新型使得超低温储罐绝热效果十分理想,可以切实满足长期保存超低温介质的需要。

    一种超低温液体储存容器用冷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762676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980355.4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低温液体储存容器用冷屏装置,属于储运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位于外壳之内的内容器,以及真空层内的金属冷屏;内容器的一端和外壳之间安置有低温冷源容器;金属冷屏的上、下分别附有上、下冷却盘管;上、下冷却盘管的一端分别与低温冷源容器连通,另一端分别接往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的内胆上游端与上冷却盘管和下冷却盘管连通,且其下游端经三通接头分别与低压放散管路和高压放散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切实达到降低内容器外壁温度的目的,其绝热效果佳、液氮消耗量少,进一步提升了真空夹层的保温效果,降低冷源容器的加注频率,为超低温容器的使用与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种卧式低温贮罐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547814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3096245.3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低温贮罐,属于低温液体存储容器技术领域。该贮罐的罐体由缠绕保温层的内容器和罩在内容器之外的外壳构成,内容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四个滑动支撑和固定支撑与外壳支撑连接;固定支撑包括内端嵌入限位凹的后玻璃钢管,后玻璃钢管的外端伸入后封盖内,限位凹固连于内容器,后封盖固连于外壳;滑动支撑包括内端与内容器表面接触的前玻璃钢管,前玻璃钢管的外端伸入前封盖内,前封盖固连于外壳。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间隔距离少、占据空间小,结构十分紧凑;而前端可以相对滑移,因此当内容器充装低温液体发生轴向收缩时,可有消除补偿变形应力,并有效避免漏热。

    一种具有双层冷屏真空绝热结构的平口常压容器

    公开(公告)号:CN213686214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413732.7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层冷屏真空绝热结构的平口常压容器,属于低温液体存储容器技术领域。该容器的内筒体上端口通过环状的上封板与套在内筒体外的内冷屏上端固连,内冷屏的下端通过环形的下封板与外冷屏的下端固连;外冷屏的上端高于内冷屏的上端、且与外延的法兰圈固连;内冷屏的上端外侧与外冷屏的内壁之间通过隔热环固连,法兰圈上盖装内表面具有填充保温层的平盖;法兰圈下固连外壳,外壳和内筒体之间形成真空。由于双层冷屏形成的气体夹层结构具有隔热效果,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双层冷屏与内筒体和外壳之间的真空构成了有机结合的隔热结构,不仅增加了热阻,可以显著降低外界热量传递入容器内的速率,而且增强了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