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末端处理结构、同轴电缆屏蔽端子及加压固定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838490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68271.6

    申请日:2006-03-22

    Abstract: 移去同轴电缆的绝缘外壳的中间部分,并将第一绝缘外壳部分拖向第二绝缘外壳部分,使得编织物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外壳部分的相对端部之间的间隔向外突起形成一环形形状,从而形成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而该环形突起编织物部分被固定以便于连接到同轴电缆屏蔽端子的一部分(也就是编织物固定部分)上,从而连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上。所述连接和固定操作通过加压接触或加压夹紧来完成。

    同轴电缆屏蔽端子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9141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76885.X

    申请日:2004-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9/0518 H01R4/185

    Abstract: 压力夹紧部分13包括:一对编织物加压紧固部分17,这对编织物加压紧固部分分别从端子底板部分11的相对侧面边缘竖直伸出,并且通过加压紧固压紧连接至同轴电缆3的编织物15上;一个连接件部分25,它可以在其末端部分插入同轴电缆3的内部绝缘层23和同轴电缆3端侧的编织物15之间,以便能够将编织物15固定在连接件部分25和编织物加压紧固部分17的末端部分之间。具有三角形剖面的槽29形成在压力夹紧部分13的内表面上,并且沿与同轴电缆3插入方向交叉的相应方向延伸。每一槽29的形成均应确保限定槽29底部的三角形的角沿同轴电缆3的插入方向设置在槽29的开口中心的上游。

    压接端子和接合连接器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9330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17515.1

    申请日:2012-02-23

    Inventor: 森川大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24/84 H01R4/185 H01R13/28 H01R31/08

    Abstract: 压接端子(21、51、61、71、81)插入设置于接合连接器(1)的壳体(11)的一个端子容纳室(12)中,以电连接到在另一个端子容纳室(12)中的另一个压接端子。压接端子(21、51、61、71、81)包括:第一接合部(26、56、66、76、86),其在与压接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2)内的插入方向X垂直的方向Y上形成在一端(25)处;以及设置在另一端(27)处的第二接合部(28),其能够与第一接合部(26、56、66、76、86)接合。第一接合部(26、56、66、76、86)与另一个压接端子的第二接合部(28)接合,以使两个以上的压接端子电连接。

    压模组件及压接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0403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180034856.5

    申请日:2011-07-14

    Inventor: 森川大史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模具和压接方法,其能够防止当装载在端子形成片上的电线的信号导体被扣压从而被包绕时可能发生的信号导体从端子形成片之间的间隙挤出。在本发明中,上模(18)包括:防挤出凸起(17)以及模内壁表面(18a);该防挤出凸起(17)朝着放置在所述端子形成片(12)的上侧上的所述信号导体(14)凸出,该端子形成片(12)被载置在所述下模(19)上;该模内壁表面(18a)位于所述防挤出凸起(17)的两侧上,并且用于折压所述端子形成片(12)。当利用上模(18)和下模(19)将端子形成片(12)压接至信号导体(14)上时,防挤出凸起(17)向下挤压信号导体(14),并且模内壁表面(18a)折压端子形成片(12),使得端子形成片(12)的两端接近防挤出凸起(17)。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18140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80007565.2

    申请日:2010-02-16

    Inventor: 森川大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9/0518 H01R4/185 H01R4/188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可以将屏蔽电线的一端保持在作为外壳的屏蔽端子内部,而不会发生游隙,并且能够整体上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屏蔽端子的每个夹压支管的其一端处都形成有对接面(44H、44I),并且当使该夹压支管弯折时,该对接面(44H、44I)与每个凸缘(30A、30B)相对。在夹压支管的与该对接面(44H、44I)相反侧上的另一端处形成有倾斜面(44F、44G)。当使夹压支管弯折时,所述倾斜面(44F、44G)与另一个夹压支管的倾斜面(44F、44G)进行滑动接触,并且该接触表面倾斜并且在与一对夹压支管部所弯折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端子链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4057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4060.5

    申请日:2010-07-30

    Inventor: 森川大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链,能够仅通过由模具挤压成形即使端子与信号导体连接。连续地设置在沿载体(1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端部处的具有矩形片(12)的载体(11)被布置在用于挤压成形所述矩形片(12)的模具(40和50)中。在导线(W)的一端处暴露的信号导体W1被安置在矩形片(12)上。矩形片(12)被模具(40、50)挤压成形,以包围信号导体W1。因而,形成与信号导体W1连接的端子(20),并且断开载体(11)与端子(20)的连接位置。

    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压接筒及压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52771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52074.3

    申请日:2009-12-08

    Inventor: 森川大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筒的压接方法,不增大加工工序数,压接后的顶壁部能够实现平坦的状态。在该压接方法中,按压突起按压顶壁部直到与绝缘部件接触后,利用按压突起进一步按压顶壁部,由此,以与顶壁部的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弯曲顶壁部。

    端子链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6248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74989.X

    申请日:2010-07-30

    Inventor: 森川大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链,能够仅通过由模具挤压成形即使端子与信号导体连接。连续地设置在沿载体(1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端部处的具有矩形片(12)的载体(11)被布置在用于挤压成形所述矩形片(12)的模具(40和50)中。在导线(W)的一端处暴露的信号导体W1被安置在矩形片(12)上。矩形片(12)被模具(40、50)挤压成形,以包围信号导体W1。因而,形成与信号导体W1连接的端子(20),并且断开载体(11)与端子(20)的连接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