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阀及具有该密封阀的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5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310705923.2

    申请日:2013-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阀及具有该密封阀的蓄热装置,密封阀包括:阀体,阀体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的毛细管道,毛细管道沿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阀盖,与阀体配合连接,阀盖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连接孔,毛细管道的第一端与连接孔连通;防水透气膜,布置于阀体和阀盖之间,并对应设置于毛细管道的第一端。应用本发明的密封阀,设置毛细管道,当密封阀的阀体一端的压力正常时,毛细管道能够起到节流密封的作用,当密封阀的阀体该端的压力升幅较大时,毛细管道可以起到泄压的作用,设置防水透气膜,可以阻止阀体两侧的液体进出,但又不会阻止密封阀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从而达到同时解决泄压、密封、防水和透气的目的。

    密封阀及具有该密封阀的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50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05923.2

    申请日:2013-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阀及具有该密封阀的蓄热装置,密封阀包括:阀体,阀体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的毛细管道,毛细管道沿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阀盖,与阀体配合连接,阀盖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连接孔,毛细管道的第一端与连接孔连通;防水透气膜,布置于阀体和阀盖之间,并对应设置于毛细管道的第一端。应用本发明的密封阀,设置毛细管道,当密封阀的阀体一端的压力正常时,毛细管道能够起到节流密封的作用,当密封阀的阀体该端的压力升幅较大时,毛细管道可以起到泄压的作用,设置防水透气膜,可以阻止阀体两侧的液体进出,但又不会阻止密封阀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从而达到同时解决泄压、密封、防水和透气的目的。

    一种蓄热装置和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471339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681967.6

    申请日:2013-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装置,用于蓄积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该蓄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蓄热槽,且蓄热槽内设置有蓄热材料和用于与蓄热材料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用于密封蓄热槽内侧且与压缩机接触的传热板构成壳体的内层壁,壳体暴露于外界的壁面为外层壁,且壳体的外层壁上还设置有中空隔热夹层。由于中空隔热夹层的传热热阻要显著大于保温棉等材料,因而本发明中所提供的蓄热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热量的损失,并且由于仅需设置较薄的中空隔热夹层即可达到优异的保温效果,因而设置有中空隔热夹层的蓄热装置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这就有效节省了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空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蓄热装置的空调。

    空调系统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15210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310459600.X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节流元件,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外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室外机还包括运转切换机构以及相互串联的电磁阀和蓄热装置,蓄热装置一端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另一端通过电磁阀与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之间的管路连接,运转切换机构分别与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以及蓄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在系统运行时,蓄热装置与运转切换机构相互配合进行制冷剂流路的切换,实现连续制热化霜。其克服了压缩机废热等传统蓄热形式蓄热量在低温情况下不足的缺陷。

    空调系统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1531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462113.9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外换热器组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室外换热器组件包括室外换热器;第二电磁阀串联在室内换热器与节流元件之间,串联后的室内换热器、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并联,或者串联后的室内换热器、第二电磁阀、节流元件与第一电磁阀并联;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节流元件,第二阀口连通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三阀口分别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一电磁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电磁阀,第四阀口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端。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使热泵式空调机可快速对室外换热器除霜。

    空调系统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8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199464.X

    申请日:2014-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节流导向组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节流导向组件控制高温气态制冷剂在不同模式循环下选择性地进行制冷剂的分配,进入不同的换热器;制冷时,节流导向组件使制冷剂先后通过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然后节流;制热时,节流导向组件使制冷剂分流,一部分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一部分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最终所有制冷剂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相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节流导向组件相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与节流导向组件相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同时连接到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解决了制热时结霜问题。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668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18480.6

    申请日:201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8 F25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10)和蓄热装置,蓄热装置包括壳体(20),壳体(20)设置在压缩机本体(10)的外侧,并与压缩机本体(10)的缸体外壁之间围成蓄热内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废热热量的传热效率低的问题。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667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18391.1

    申请日:201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8 F25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其中,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10)和环绕压缩机本体(10)设置的蓄热装置,蓄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蓄热模块(21)和第二蓄热模块(22),第一蓄热模块(21)和第二蓄热模块(22)均包括:壳体;导热板(211),设置在壳体的一侧并与壳体之间围成蓄热内腔,导热板(211)与压缩机本体(10)的缸体相贴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降低了装配难度,使得装配操作更加简单。

    空调系统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5210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9600.X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节流元件,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外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室外机还包括运转切换机构以及相互串联的电磁阀和蓄热装置,蓄热装置一端连接压缩机的吸气口,另一端通过电磁阀与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之间的管路连接,运转切换机构分别与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以及蓄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在系统运行时,蓄热装置与运转切换机构相互配合进行制冷剂流路的切换,实现连续制热化霜。其克服了压缩机废热等传统蓄热形式蓄热量在低温情况下不足的缺陷。

    蓄热换热器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98225U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20179918.2

    申请日:2014-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换热器。该蓄热换热器包括:蓄热罐,包括蓄热腔;罐盖,盖设在蓄热罐的罐口处;换热管,从蓄热罐的外部伸入蓄热腔内,并沿蓄热腔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换热管的冷媒入口管道从罐盖上伸入蓄热腔内,换热管的冷媒出口管道从罐盖上伸出蓄热腔。本实用新型的蓄热换热器内部各处的温度基本一致,换热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