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43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01720.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16/21 , G06F9/448 , G06F16/215 , G06F16/23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差异化数据群组轻量化结构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数据群组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元素编码和位置编码,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全局唯一编码;基于所述全局唯一编码,构建虚拟对象;基于层级化数据继承的方式,对所述虚拟对象进行处理,构建轻量化的数据结构。以此方式,在避免重复存储大量相同数据的同时,兼顾了对差异化数据的准确记录;通过自动创建虚拟对象和选择数据处理路径实现轻量化,大幅度减少了存储空间的占用;对不同属性数据同时支持批量处理与个别处理,提高了自动化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6241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91418.1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太阳能集热器与地源热泵的供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供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源热泵、地埋管、储热水箱以及供热水箱。太阳能集热器与供热水箱通过第一太阳能集热回路循环连通,太阳能集热器与储热水箱通过第二太阳能集热回路循环连通,太阳能集热器与地埋管通过第三太阳能集热回路循环连通,地源热泵与供热水箱通过供热回路循环连通,地源热泵与储热水箱通过第一集热回路循环连通,地源热泵与地埋管通过第二集热回路循环连通。当供热水箱水温达到要求或太阳辐射较弱时,太阳能集热器给储热水箱供热水,当供热水箱和储热水箱水温均达到要求时,太阳能集热器向土壤供热,从而实现太阳能的梯级利用,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342901.5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耦合的供能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太阳能集热器、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风机盘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一水箱中,第三换热器设于第二水箱中。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一换热器通过集热回路连接。热泵与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热泵回路连接。热泵与第二水箱通过第二热泵回路连接。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通过供热水管路连接用水末端。第二换热、第三换热器以及风机盘管通过第一供能管路循环连接,第三换热器与风机盘管通过第二供能管路循环连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降低供暖季的供热水和供暖能耗;系统耦合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过渡季及供冷季满足建筑能源需求,降低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25761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02695.5
申请日:2012-04-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及其集成方法,该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包括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能源输配子系统和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用于生产所需的冷热电能源,并通过能源输配子系统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到蓄能子系统,蓄能子系统根据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对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监测与反馈,进行能源的储存和优化配置,然后将该冷热电能源输送至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智能能源服务子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能耗信号的采集、输出输入以及调控,最终使分布式能源产能子系统产出该冷热电能源的量与建筑终端能源应用子系统的需求相匹配,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物联网的最优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256754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42139.0
申请日:2012-05-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基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地源热泵耦合的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燃气轮机、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余热锅炉、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吸收式除湿装置、地下换热器、并网装置、冰蓄冷装置、第一蓄热水箱、第二蓄热水箱、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装置和信号反馈控制网络。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总能系统的效率。本发明综合利用了化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技术,进行耦合和集成,实现了两种能源的优势互补。该系统与现有的复合供能系统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环保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776355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123086.9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落差长配管热泵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它是在高落差长配管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底部、冷凝器与压缩机吸气管下部之间分别安装旁通管,旁通管与蒸发器、压缩机吸气管均为切向连接;实时监测管路中的制冷剂流量和系统运行时间,在制冷剂流量达到一定以及运行时间一定时,则开启旁通管,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旁通管的节流后以切线方向喷入蒸发器的底部或吸气管下部润滑油汇集区,将发生堵塞的制冷剂管路中积聚的润滑油带回压缩机,实现系统顺利回油。可在不影响热泵空调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系统回油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避免压缩机因缺油出现故障,保证了高落差长配管热泵空调系统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0570118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810143651.0
申请日:2008-11-1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E05F1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通风自动推拉窗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活动窗体、固定窗框、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外压差传感器、中心控制单元和推拉窗开度控制器。本发明自然通风自动推拉窗及其控制方法根据室内外压差、室外温度两项参数进行控制推拉窗开度,结构简单,组成元件较少,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自然通风自动推拉窗及其控制方法适用于写字楼、别墅、高级住宅楼等民用建筑的外围房间,具有很强的地区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90511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031336.9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5B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放式屋面遮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利用该控制方法可根据室内热环境需求以及屋面与室内相对围护结构之间的辐射热流方向,对平行布置在屋面下的遮热装置的展开和收起进行自动控制,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屋面遮热装置的控制方法,隔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通过屋面层进出室内的辐射热量;并通过控制遮热装置的展开和收起,最大程度地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性,适用于坡屋面(有吊顶层或无吊顶层)、平屋面(有吊顶层或无吊顶层)、双层通风屋面等多种屋面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469327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385203.1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物建筑属性信息层级化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信息采集的文物建筑的名称;S2:根据所述文物建筑的名称查找得到预先设定的信息采集策略,确定采集等级;S3:基于所述采集等级确定采集内容;S4:按照所述采集内容对该文物建筑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存档。通过依照预先设定的采集策略对文物建筑的信息进行采集,避免了文物建筑普查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冗杂繁乱,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合理、有效的对文物建筑属性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为文物建筑的后续的修缮、修复、维护、全生命周期的运行、BIM及CIM大数据平台的管理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适用于文物建筑数字化信息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342889.8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耦合的供能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太阳能集热器、热泵、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风机盘管。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通过热量传递管路循环连接。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一换热器通过集热回路循环连接。热泵与第一水箱通过第一热泵回路连接,热泵与第二水箱通过第二热泵回路连接。第一水箱通过第一供热水管路连接用水末端,第二水箱通过第二供热水管路连接用水末端。第二换热器与风机盘管通过供能管路循环连接。第一水箱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输送到第二水箱,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减小供热水和供暖的能耗;系统耦合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在过渡季及供冷季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降低系统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