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金属材料冷热疲劳性能的智能系统试验机

    公开(公告)号:CN10703688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43060.7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G01N3/60 G05B19/058 G05B2219/1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金属材料冷热疲劳性能的智能系统试验机,包括支撑架、加热炉、升降装置、冷却水槽;支撑架的顶端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将试样在加热炉与冷却水槽之间进行循环移动,实现对试样的加热与冷却;冷却水槽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压力水位计,分别用于感知冷却水槽内部的水温和水位,若水温和水位与设定值不符,则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感应水龙头、冷热循环器动作,保持水温和水位的恒定。冷却水槽为三槽式冷却水槽,三个水槽可以盛放三种不同的冷却介质,进而模拟多种冷却环境。该试验机能够提高试验效率以及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与传统的设备相比,还可通过智能程序控制进行自动试验。

    一种磷酸银/三氧化钨核壳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12183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86521.4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磷酸银/三氧化钨核壳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三氧化钨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避光搅拌,得到溶液C;向溶液C中逐滴加入磷酸氢二钠溶液,继续避光搅拌,随后进行离心,并在真空状态下干燥,得到磷酸银/三氧化钨核壳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用于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罗丹明B和环丙沙星。所述复合材料中三氧化钨完全包裹着圆球状的磷酸银颗粒,直径为150~300nm;三氧化钨和磷酸银紧密接触,提高了表面接触面积,有利于电子和空穴的分离。降解效果好,回收循环利用率高,样品稳定性好。

    一种计算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813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45109.2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原始试样加工成圆柱型试样;S2、选取合适的加工参数,并使用热力模拟试验机对试样进行热压缩;S3、对变形后的试样沿压缩方向进行切割并对切割后的试样进行机械打磨、金相腐蚀;S4、使用金相显微镜对热压缩后高温合金动态再结晶体积进行测量。本发明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变形后试样的组织形貌,计算获取热压缩后高温合金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测量准确性高,方便快捷,为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测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一种花状二硒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252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59553.8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开发设计与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花状二硒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花状二硒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花状二硒化钼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025-1。所述的碳纳米管均匀地附着在花状二硒化钼上。其制备方法为:本发明将含有碳纳米管加入到待合成的二硒化钼溶液中,在180-240℃进行水热反应。之后进行离心清洗,真空环境下干燥,花状二硒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简易,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型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03774057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3705.7

    申请日:2014-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热奥氏体钢,特指一种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型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算,C≤0.05%,Si≤0.3%,Mn≤1%,Ni8.5~10.5%,Cr17.5~19.5%,Nb0.30~0.50%,Cu2.5~3.5%,N0.15%-0.2%,P≤0.04%,S≤0.01%,B0.006%或Ti0.0345%,其余为Fe。本发明的新型Fe-Cr-Ni-Cu-N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600℃,≥443MPa)、持久蠕变性能(600℃、100000h的持久极限强度≥259MPa)和高温抗氧化性(700℃、100h的氧化增重≤0.032mg/cm2),明显优于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和其他工业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