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用高稳定性光纤着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4322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0788609.9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光缆用高稳定性光纤着色装置,包括:依次排放的放线框架、油墨涂覆框架、固化框架、牵引框架和收线框架,从上往下形成至少2个光纤通道,放排线单元、收排线单元均包括具有凹槽的基座、左、右支撑座、旋转电机和行进电机,所述基座位于凹槽两侧的表面固定有两个x向线轨,左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一x向滑块,右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二x向滑块,所述x向线轨依次嵌入第一x向滑块、第二x向滑块各自的凹槽内;一位于两个x向线轨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下方,一气缸固定于左支撑座上并位于左支撑座外侧端,所述气缸的顶杆机构一端连接到气缸。本发明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框架刚性大,支撑整机稳定。

    光纤光缆用高稳定性光纤着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4322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610788609.9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光缆用高稳定性光纤着色装置,包括:依次排放的放线框架、油墨涂覆框架、固化框架、牵引框架和收线框架,从上往下形成至少2个光纤通道,放排线单元、收排线单元均包括具有凹槽的基座、左、右支撑座、旋转电机和行进电机,所述基座位于凹槽两侧的表面固定有两个x向线轨,左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一x向滑块,右支撑座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第二x向滑块,所述x向线轨依次嵌入第一x向滑块、第二x向滑块各自的凹槽内;一位于两个x向线轨之间的x向驱动机构安装于基座的凹槽内并位于左、右支撑座下方,一气缸固定于左支撑座上并位于左支撑座外侧端,所述气缸的顶杆机构一端连接到气缸。本发明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框架刚性大,支撑整机稳定。

    光纤光缆用快速光纤着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5290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0805077.X

    申请日:2015-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光缆用快速光纤着色装置,其固化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保护隔板的固化框,所述收线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的收线框,所述牵引框架内从上往下设置有至少2个底部安装有支撑托板的牵引框;所述油墨涂覆框内均依次安装放线张力调节器、除静电器、涂覆单元,所述放线张力调节器包括放线导轮和放线跳舞轮,所述放线导轮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油墨涂覆框上,所述放线跳舞轮通过一摆动杆连到安装在油墨涂覆框的旋转机构上。本发明实现了三根光纤可同时涂覆的功能,并不相互干扰,性能稳定,且避免了生产时由于高速生产对光纤末端光纤造成冲击带来的损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钳口装置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86014U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21392569.2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钳口装置,包括:第一钳口、与第一钳口相对设置的第二钳口、以及夹具体,所述夹具体包括:夹具体立柱、第一夹具支架、第二夹具支架、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夹具支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钳口连接,第二夹具支架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钳口连接;第一钳口绕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二钳口绕第二连接轴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能够解决松套管在试验机量程内无法拉断或非有效性断裂等问题。其二、本实用新型在检测过程中,操作简单,不需对试样进行绕线等工作,减少了工作量。其三、本实用新型钳口适应用多种夹具体,钳口形状、尺寸具有可变性。其四、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

    一种室内外用全干式束管直敷式引入光缆

    公开(公告)号:CN205982788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976678.8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外用全干式束管直敷式引入光缆,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光纤、隔离套、阻水带、加强件、阻燃物、铝带、凹槽、卡口、凸槽和卡勾;所述第一护套内部设有光纤,其光纤通过隔离套隔离;所述隔离套外设有阻水带,其阻水带一侧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和阻水带外部填充阻燃物;所述阻燃物通过铝带进行隔离;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内部构造相同;所述第一护套一侧设有凹槽,其凹槽两侧设有卡口;所述第二护套一侧设有凸槽,其凸槽两侧设有卡勾;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室内外用全干式束管直敷式引入光缆,内部添加阻燃物和阻水带有效避免水和火的侵蚀,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通过卡口和卡勾进行卡合,可根据需要将光纤进行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