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3118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10423994.0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流域,尤其是适合研究降雨‑分层径流关系的人工流域,包括三部分:人工流域的主体部分、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主体部分包括流域边界(1)、实验土体(2)、纵向集流沟(3)和横向集流沟(4);输入部分包括人工降雨系统(5)、(6)和测量站网。输出部分指人工流域的观测室(7),根据集流槽的数目设置分层测流堰(9),并配设系统的水样采集点。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利用自然实验流域降雨‑分层径流关系研究,本发明可在输入、输出和内部变量等三方面精确测量水文要素,并进行分析水样的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指标,利用这些指标的示踪作用进行研究流域水文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23981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811188922.4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翻斗式雨量计的多计量特性检定方法及装置,包括供水系统、称重系统、计数系统和控制系统。供水系统包括蠕动泵(2)和储水筒(11)。蠕动泵(2)的流量即待检定翻斗雨量计(1)的模拟雨强。称重系统包括三台高精度电子天平,分别是总天平(4)、左天平(5)和右天平(6)。计数系统包括计时器(3)和双导线(9)。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7)和通信线(8)。该检定方法及装置能够自动、高效、全面地获取翻斗式雨量计的计量特性包括雨强‑总误差关系、雨强‑左右翻斗误差、计数计时、雨量计校核质量等特性,以便调整雨量计使其更高精度地测量降雨量,为气象学和水文学研究提供高精度的降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55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86888.1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翻斗式雨量计的快速率定方法及装置,属于气象学和水文学技术领域。一种翻斗式雨量计的快速率定装置,主要包括待率定的翻斗式雨量计(1)、定雨强蠕动泵(2)、加速蠕动泵(3)、计数器(4)、电子天平(5)、供水瓶(6)和控制器(7)。控制器(7)与定雨强蠕动泵(2)、加速蠕动泵(3)、计数器(4)、电子天平(5)间通过通讯线(8)进行连接;计数器(4)与翻斗式雨量计(1)通过导线(9)相连,并配有相应率定方法。与现有翻斗雨量计率定方法相比,可以节省1/2到3/4的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翻斗式雨量计率定的效率。本方法及装置可高效率定翻斗式雨量计,这在气象学和水文学行业运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65632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121214.4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W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雨量站,属于森林水文学、生态学技术领域,包括林上总降雨测量装置、穿透雨测量装置和树干茎流测量装置。林上总降雨测量装置包括从地面架设的高于树林的梯子式高杆、杆顶布设的翻斗式雨量计和固定高杆的钢索。穿透雨测量装置包括两根主梁、平行于主梁的边梁、两根垂直于主梁的边梁、两根主柱和四根边柱、若干斜梁、若干栏杆、两个带有滤网的大漏斗、两个缓冲桶中、两根软管和两个翻斗式流量计,以及使用强磁片固定的多层塑料布。树干茎流测量装置包括树干上安装截流槽、软管和翻斗式流量计。通过准确监测得到林上总降雨、穿透雨测量和树干茎流,计算得到冠层截留量更为准确,为森林水文学、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65632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711121214.4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雨量站,属于森林水文学、生态学技术领域,包括林上总降雨测量装置、穿透雨测量装置和树干茎流测量装置。林上总降雨测量装置包括从地面架设的高于树林的梯子式高杆、杆顶布设的翻斗式雨量计和固定高杆的钢索。穿透雨测量装置包括两根主梁、平行于主梁的边梁、两根垂直于主梁的边梁、两根主柱和四根边柱、若干斜梁、若干栏杆、两个带有滤网的大漏斗、两个缓冲桶中、两根软管和两个翻斗式流量计,以及使用强磁片固定的多层塑料布。树干茎流测量装置包括树干上安装截流槽、软管和翻斗式流量计。通过准确监测得到林上总降雨、穿透雨测量和树干茎流,计算得到冠层截留量更为准确,为森林水文学、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709469.5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率定装置及其率定方法,属于水利技术领域,包括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测流方形密闭水槽、底层流方形密闭水槽和水桶,测流方形密闭水槽位于底层流方形密闭水槽的上侧,测流方形密闭水槽和底层流方形密闭水槽均贯穿水桶,第一增压泵固定连接于测流方形密闭水槽的槽底端左部,第二增压泵固定连接于底层流方形密闭水槽的槽底端左部,水桶内装有水,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置于水桶内,且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浮于水面上,测流方形密闭水槽和底层流方形密闭水槽的上下内壁上均嵌有透声材料区域,解决以往长水槽占地面积大,率定成本高,且长水槽中泥沙颗粒、水泡、浮游生物存在量少导致标定结果不准确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55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747350.7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蒸发溢流测量装置,属于气象和水利技术领域。该全自动蒸发溢流测量装置包括蒸发皿,补水桶,以及通过管道连接蒸发皿的测量桶,测量桶有2对水位控制开关,其中打开溢流开关、关闭溢流开关控制排水电磁阀,打开补水开关、关闭补水开关控制补水电磁阀,测量桶内放置磁致伸缩水位测量蒸发皿内的实时水位,测量桶右侧管道连接有电磁流量计,可测量补水和溢流流量,电磁流量计右侧分为补水管道和溢流管道,分别装有补水电磁阀和排水电磁阀,测量桶紧靠蒸发池外围混凝土墙。本发明可实现全自动的补水和排水,替代人工操作,自动实时储存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27368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0454167.9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水文局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洪径流氮磷输出负荷预测方法,包括:选定目标流域,并选定该目标流域出口处的监测断面;获取历史数据;根据相应数据拟合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的模拟效果;选择模拟效果更好的数学模型作为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本发明针对性强,且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预测模型,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14576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54160.7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水文局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219/10 , G16Z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域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物输出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包括:选定目标流域,并确定目标污染物,检测采样点土壤的目标污染物含量,继而得出目标流域内所有空间的目标污染物含量,并分级和赋值;根据数字高程图,经计算获得目标流域内所有空间的地形指数,并分级和赋值;根据目标流域内所有空间与河道的最短距离进行分级和赋值;结合以上赋值计算目标污染物输出风险值,继而识别目标污染物输出的关键源区。本发明对数据资料要求相对简单,能有效识别关键源区,为制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8206529U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20806139.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隔缓冲式的环刀钻头,包括环刀(1)、分隔缓冲环(2)、加长套筒(3)和套筒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套筒(3)内最底部放置一个环刀(1),再放入分隔缓冲环(2),然后依次放入第二组环刀(1)和分隔缓冲环(2),最后一个分隔缓冲环(2)放置在加长套筒(3)的顶部,加长套筒(3)与套筒盖(5)之间是通过螺纹拧紧。分隔缓冲环(2)由两个半圆环组成,其半径与厚度与环刀(1)相同。套筒盖(5)顶部设立两个观察孔(6),用于观察土壤不要顶到套筒盖(5)。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垂直方向压实作用进行采集多层土壤样品,较大地提高了采样效率,并更准确地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