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31109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80018354.5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不可逆添加剂的方法、包含由其制备的不可逆添加剂的正极材料以及包含所述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方法能够降低在制备锂镍基氧化物的过程中产生的Li基副产物(例如,未反应的氧化锂)的含量,从而可以显著降低包含所述不可逆添加剂的组合物的凝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37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0913.1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2/1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由下式1表示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粒子。[式1]LiaNi1‑x‑yCoxM1yM2zM3wO2在式1中,M1是由如下方程式1计算的表面能(ΔEsurf)为‑0.5eV以上的金属元素,M2是由如下方程式1计算的表面能(ΔEsurf)为‑1.5eV以上且小于‑0.5eV的金属元素,M3是由如下方程式1计算的表面能(ΔEsurf)小于‑1.5eV的金属元素,并且1.0≤a≤1.5,0
-
公开(公告)号:CN10725128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80012341.8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核;壳,所述壳以围绕所述核的方式设置;以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核与所述壳之间并且包含孔和连接所述核和所述壳和间隙的三维网络结构,其中所述核、所述壳和所述缓冲层中的三维网络结构各自独立地包含含有多个晶体颗粒的式1的多晶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晶体颗粒的平均晶体粒度为50nm~150nm:[式1]LiaNi1‑x‑yCoxM1yM3zM2wO2,其中M1、M2、M3、a、x、y、z和w如在说明书中所定义的。通过控制晶体颗粒粒度,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显示高输出特性,特别是在低温下优异的输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3110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80018354.5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不可逆添加剂的方法、包含由其制备的不可逆添加剂的正极材料以及包含所述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方法能够降低在制备锂镍基氧化物的过程中产生的Li基副产物(例如,未反应的氧化锂)的含量,从而可以显著降低包含所述不可逆添加剂的组合物的凝胶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49251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1980006557.7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其包括含有镍(Ni)、钴(Co)和锰(Mn)的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在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颗粒表面上形成的玻璃态涂层,其中,在所述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镍(Ni)的量为过渡金属总量的60mol%以上,并且锰(Mn)的量大于钴(Co)的量,并且所述玻璃态涂层包含由式1表示的玻璃态化合物。[式1]LiaM1bOc在式1中,M1是选自由B、Al、Si、Ti和P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并且1≤a≤4,1≤b≤8,1≤c≤20。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36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80002624.9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核;壳,所述壳以包围所述核的方式设置;以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核与所述壳之间,并包括连接所述核与所述壳的三维网络结构和孔,其中所述核、所述壳和所述缓冲层中的三维网络结构各自独立包含锂‑镍‑锰‑钴基复合金属氧化物,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具有0.2m2/g~0.5m2/g的BET比表面积、30体积%以下的孔隙率和8μm~15μm的平均粒径(D50)。通过控制所述活性材料粒子的比表面积、平均粒径和孔隙率以及特定结构,可以使因在制造电极中的辊压过程中造成的所述活性材料的分解最小化,与电解液的反应性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09561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80059198.7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 , H01M10/42 , H01M4/62 , H01M4/58 , H01M4/1391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包含形成在正极集电体上的第一正极材料混合层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正极材料混合层上的第二正极材料混合层,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材料混合层的工作电压为4.25V至6.0V,且包含在充电期间产生锂和气体的过充电用活性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所述正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1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9225.1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该材料的二次电池,在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中,二次颗粒包括各自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一次颗粒,所述长方体的顶点和边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外凸出的圆形形状,二次颗粒的开孔率为其总表面积的1%至40%,并且一次颗粒包含以下化学式1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由此该正极活性材料促进了锂的嵌入和脱嵌,抑制了构成活性材料的金属元素的溶出,并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在施用于电池时降低电阻并改善输出和寿命特性;[化学式1]LiaNi1-x-yCoxM1yM3zM2wO2(在化学式1中,M1、M2、M3、a、x、y、z和w与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18936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16340.1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1G45/00 , C01D15/00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53/56 , C01P2002/32 , C01P2006/40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为基于锂锰(Mn)的氧化物,其包含作为必要过渡金属的Mn且具有层状晶体结构,其中Mn的量比其它过渡金属的量大,所述基于锂锰的氧化物在首次充电期间的4.4V以上的高电压范围内展示其中氧气的放出和锂的脱嵌一起发生的平坦水平的区间特性,且包含Mn的过渡金属层和氧层中的至少一个被支柱元素取代或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725128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680012341.8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核;壳,所述壳以围绕所述核的方式设置;以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核与所述壳之间并且包含孔和连接所述核和所述壳和间隙的三维网络结构,其中所述核、所述壳和所述缓冲层中的三维网络结构各自独立地包含含有多个晶体颗粒的式1的多晶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晶体颗粒的平均晶体粒度为50nm~150nm:[式1]LiaNi1‑x‑yCoxM1yM3zM2wO2,其中M1、M2、M3、a、x、y、z和w如在说明书中所定义的。通过控制晶体颗粒粒度,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显示高输出特性,特别是在低温下优异的输出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