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8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80061520.0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反应系统(1)由处理物制造生成物。反应系统(1)包括反应炉(100)和输送装置(141)。反应炉(100)包括:供给口(110),其设计成接收处理物(10A)和输送辅助材料(20);送出口(120),其设计成送出所制造的生成物(10B);以及筒体(101),其位于供给口(110)和送出口(120)之间,并且设计成收容处理物(10A)或生成物(10B)和输送辅助材料(20)混合成的混合物。输送装置(141)设计成将混合物在筒体(101)中从供给口(110)输送到送出口(120)。
-
公开(公告)号:CN119343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80046144.8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旨在安全地取出设置在反应容器中的输送机构。根据本公开的取出装置(30)从包括反应容器(11)和输送机构(13)的反应装置(10)中取出输送机构(13),反应容器(11)通过使装入反应容器(11)中的待处理物反应而获得生成物,输送机构(13)设置在反应容器(11)中以输送待处理物。取出装置(30)包括:收容容器(31),其气密地连结到反应容器(11);和连结部件(32),其在收容容器(31)内连结到输送机构(13),通过使连结部件(32)移动,输送机构(13)被从反应容器(11)中取出,并且收容于收容容器(31)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215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80073123.0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F27B7/14 , F27B7/20 , F27B7/36 , B01J19/18 , H01M10/0562
Abstract: 在反应装置(10)中,窑炉部(100)包括:筒部(103),其可旋转地沿中心轴线延伸;原料供给口(101),其接收从筒部(103)的一端侧供给的原料;送出口(102),其在筒部(103)的另一端侧将反应产物送出。温度控制装置(110)包括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并控制在原料供给口(101)和送出口(102)之间的中间区域处的窑炉部(100)的温度。反应辅助装置具有用于在从一端侧或另一端侧延伸至筒部的中间区域的支撑体处辅助原料的反应的辅助器。辅助器包括搅拌器、混合器、粉碎器、混炼器、搬运器、流体喷射口、流体抽吸口和刮刀中的至少任一者。
-
公开(公告)号:CN117794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80053268.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01J19/20 , B01F27/72 , B01F33/40 , B01F35/90 , C04B35/64 , H01M10/0562 , H01M10/058
Abstract: 在反应装置(10)中,反应炉(100)为筒状并包括在一端的配置为接收待供给的原料的供给口和在另一端的配置为排出反应产物的排出口。温度控制区域(110)包括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其配置为控制反应炉在供给口和排出口之间的中间部的预定位置处的温度。螺杆(120)从反应炉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并且配置为能够通过旋转将从供给口供给的原料向排出口输送。第一流体控制区域(130)包括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其配置为允许第一流体在中间部中的预定区域通过反应炉。第二流体控制区域(140)包括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其配置为允许第二流体通过在中间部中不同于第一流体控制区域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31383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180062519.7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29C59/02 , B29C43/34 , B29C43/52 , H01L2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02 , B29C33/3857 , B29C33/424 , B29C39/24 , B29C39/26 , B29C39/42 , B29C41/36 , B29C41/50 , B29C43/021 , B29C43/34 , B29C43/52 , B29C45/263 , B29C2043/025 , B29C2043/3438 , B29C2043/5816 , B29C2059/023 , B81B2207/056 , B81C99/0085
Abstract: 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使用辊子和热塑性熔融树脂的注塑模制法、注射压缩模制法、中空模制法、薄膜片材模制法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精细结构的模制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使用各种热塑性熔融树脂转移模制微细结构而不特别地需要加压设备,并且所述方法能够获得具有高经济效率、大面积和均匀特性的纳米级微细图案。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设有包含具有10nm至1μm宽度的凹凸部分的微细结构的受热控模具中形成热塑性熔融聚合物层,使得该热塑性熔融树脂层与已经保持在预定温度下的所述压膜模具的微细结构接触;并将该层保持预定时间,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该压膜模具的微细结构转移到所述热塑性熔融聚合物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31383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80062519.7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29C59/02 , B29C43/34 , B29C43/52 , H01L2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02 , B29C33/3857 , B29C33/424 , B29C39/24 , B29C39/26 , B29C39/42 , B29C41/36 , B29C41/50 , B29C43/021 , B29C43/34 , B29C43/52 , B29C45/263 , B29C2043/025 , B29C2043/3438 , B29C2043/5816 , B29C2059/023 , B81B2207/056 , B81C99/0085
Abstract: 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使用辊子和热塑性熔融树脂的注塑模制法、注射压缩模制法、中空模制法、薄膜片材模制法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微细结构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使用各种热塑性熔融树脂转移模制微细结构而不需要加压设备,并且所述方法能够获得具有高经济效率、大面积和均匀特性的纳米级微细结构体。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在设有包含具有10nm至1μm宽度的凹凸部分的微细结构的受热控模具中形成热塑性熔融树脂层,使得该热塑性熔融树脂层与保持在预定温度下的所述微细结构接触;并将该层保持预定时间,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该微细结构转移到所述热塑性熔融树脂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