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1095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780094377.X

    申请日:2017-10-04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实现优异的速率特性的电极和具备该电极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本发明的电极具有含有活性物质粒子的含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粒子含有由含锂的镍钴锰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粒子。根据压汞法的含活性物质层的Log微分细孔体积分布曲线含有第1峰和第2峰。第1峰是细孔径在0.1μm以上且0.5μm以下的范围内的极大值。第2峰是细孔径在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内、且示出比第1峰的细孔径更大的细孔径的范围内的极大值。第1峰的强度A1和第2峰的强度A2满足0.1≤A2/A1≤0.3的关系式。含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为2.9g/cm3以上且3.3g/cm3以下。

    充放电控制装置、电池包、车辆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768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127000.3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适当地判定由正极电位和负极电位从基准状态的偏移引起的电池的容量降低,并使降低了的电池的容量适当地恢复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在实施方式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中,关于1个以上的电池的每个电池,取得与正极电位及负极电位关联的信息,判定正极电位及负极电位从基准状态的偏移是否超出规定范围。然后,在充放电控制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中,至少基于恢复对象电池存在这一情况,使恢复对象电池的充电深度保持在恢复时保持范围内规定时间,该恢复对象电池是正极电位及负极电位超出规定范围地从基准状态偏移的电池。

    非水电解质电池用电极、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074086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580077199.0

    申请日:2015-09-25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用电极具有集电体、和形成于集电体的一面或两面上的合剂层。上述合剂层包含活性物质和粘结剂,在通过全反射测定法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在2200~2280cm‑1的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峰中最强的峰强度I1与在1400~1480cm‑1的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峰中最强的峰强度I2的比I2/I1为10以上且20以下。或者,上述合剂层在通过全反射测定法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在1650~1850cm‑1的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峰中最强的峰强度I3与在1400~1480cm‑1的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峰中最强的峰强度I2的比I3/I2为0.1以上且0.8以下。

    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720444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112792.5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可显示高的容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根据1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包含具有斜方晶型晶体结构的含Na铌钛复合氧化物的粒子。在关于该活性物质的通过使用了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测定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案中,峰P1的峰强度I1与峰P2的峰强度I2的强度比I1/I2在0.12≤I1/I2≤0.25的范围内。峰P1在X射线衍射图案中存在于2θ为27~28°的范围内。峰P2在X射线衍射图案中存在于2θ为23~24°的范围内。

    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69720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851732.4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提供一种活性物质,其包含能够嵌入脱嵌Li离子的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和将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碳纤维。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满足下述(1)式。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且2μm以下的范围。碳纤维含有选自由Fe、Co及Ni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且满足下述(2)式。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1.5≤(α/β)≤2.5(1),1/10000≤(γ/σ)≤1/100(2)。其中,α为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Nb的摩尔数,β为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Ti的摩尔数,γ为碳纤维中的全部金属元素的重量,σ为碳纤维的碳重量。

    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720444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710089464.8

    申请日:2017-0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含有磷酸锰锂的正极的表面通过形成保护被膜而抑制副反应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具备其的电池包以及车辆。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用组成式LiMn1‑x‑yFexAyPO4(其中,A为选自Mg、Ca、Al、Ti、Zn及Zr中的至少1种,0≤x≤0.3、0≤y≤0.1)表示的化合物。所述正极的正极表面的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P‑O键的峰强度(IP‑O)与P‑F键的峰强度(IP‑F)的比(IP‑F/IP‑O)为0.4以上且0.8以下。所述负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钛复合氧化物。

    组电池及电池包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12603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580072431.1

    申请日:2015-09-16

    Abstract: 1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组电池具有:具备第1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第1电池单元、和以串联的方式与第1电池单元电连接且具备第2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第2电池单元。第1及第2非水电解质电池都具备含有尖晶石型钛酸锂的负极。第1非水电解质电池具备至少含有1种橄榄石型磷酸锂盐的正极。第2非水电解质电池具备至少含有1种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第1电池单元的放电容量Ca及第2电池单元的放电容量Cb满足1.5<Ca/Cb≤50。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9057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610126250.9

    申请日:2016-03-07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包含以通式Ti1±xNb2±yMzO7‑δ表示的复合氧化物的粒子和形成于复合氧化物的粒子的表面的包含碳的相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通式中,各下标满足0≤x≤0.15、0≤y≤0.3、0.01<z≤0.2、及0<δ<0.3。元素M为选自由Mg、Fe、Ni、Co、W、Ta及Mo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实施方式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包含Ti的化合物、包含Nb的化合物、碳源、及包含元素M的化合物在液体中混合而得到混合物、由该混合物得到前体和将该前体进行烧成。前体包含Ti、Nb、M、C及O。前体的烧成在包含氮或氩和氧、且氧的浓度为5~15%的混合气氛下进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