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00820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10081313.5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56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69 , H01L51/007 , H01L51/5044 , H01L51/5278
Abstract: 公开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器和照明设备,包括以下元件:彼此分开设置的阳极和阴极电极,红光和绿光发光层以及蓝光发光层,厚度为3-20纳米(包括端值)的间隔层。所述发光层彼此分开设置并位于电极之间。所述间隔层设置在发光层之间,间隔层包含载荷子传输材料,该材料包含能在平面内和垂直方向上取向的分子,取向有序参数为-0.5至-0.2(包括端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20859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586501.3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 , F21L4/00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68 , H01L51/56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装置、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互连层、有机发光层、以及光散射层。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互连层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三部分在投影到平面时覆盖互连层。第一和第二部分不覆盖互连层。第二电极覆盖第二部分并且不覆盖第一和第三部分。有机发光层设置在第二部分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二部分设置在光散射层的第四部分和第二电极之间。光散射层的第五部分覆盖互连层。光散射层在投影到平面时不覆盖第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61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309207.3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及使用了该元件的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通过使用不易产生因电荷流过而引起的劣化的主体材料,使寿命及亮度提高。根据实施方式,提供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元件(10),其具备:相互分开配置的阳极(12)及阴极(17);配置于所述阳极(12)和所述阴极(17)之间且包含主体材料及发光掺杂剂的发光层(14)。作为所述主体材料,使用包含下述式(1)所示的二苯并噻吩骨架作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式中,n为20~10000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5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49476.8
申请日:2013-09-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1L51/5234 , H01L51/5268 , H01L51/5271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设置为与第一电极相对的反射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反射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有机发光层和反射层之间的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电极和反射层之间的光学缓冲层以及多个光提取部。多个光提取部至少设置在光学缓冲层的设置有第二电极的一侧,在光学缓冲层的设置有反射层的一侧,以及在光学缓冲层内,光提取部具有不同于光学缓冲层的折射率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61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069172.5
申请日:2012-03-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 H01L27/3206 , H01L51/5016 , H01L51/50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提供能够不管其T1能量地使用荧光性蓝色发光材料的、能够获得高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相互间隔配置的阳极(12)和阴极(17)构成的一对电极和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间的发光层(14),该发光层(14)包括,包括主体材料和荧光性蓝色发光材料的位于所述阳极侧的蓝色发光层(14a)、和包括主体材料与磷光性绿色发光材料和/或磷光性红色发光材料的位于所述阴极侧的绿色和红色发光层(14b)。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0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345.6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G02F1/137 , H01L51/5218 , H01L51/5221 , H01L51/5234 , H01L51/524 , H01L51/5271 , H01L51/5275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包括第一电极(10)、反射层(50)、有机发光层(30)、第二电极(20)以及光学缓冲层(40)。反射层(50)设置为面向第一电极(10)。有机发光层(30)设置在第一电极(10)和反射层(5)之间。第二电极(20)设置在有机发光层(30)和反射层(50)之间。光学缓冲层(40)设置在第二电极(20)和反射层(50)之间。光学缓冲层(40)的折射率低于有机发光层(30)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62040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158.8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1L51/0096 , H01L51/5221 , H01L51/5231 , H01L51/5262 , H01L51/5268 , H01L2251/558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光元件(1)包括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以及发光层(30)。第二电极(20)与第一电极相对地提供。发光层被提供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层(21,22)。该多个层中的每一个层包括从包括以下各项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者:Al、Al合金、Ag、Ag合金、碱金属、以及碱土金属,并且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2603809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10309209.2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91 , C07F1/005 , C07F9/58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88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新型化合物以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提供廉价、容易合成且显示短波长的发光波长的铜络合物、以及将该铜络合物用作发光掺杂剂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根据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Cu+为铜离子。R1及R2可分别相同或不同,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基。R3、R4、R5及R6可分别相同或不同,为卤素原子、氰基、硝基、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或H。X-为平衡离子,X为F、Cl、Br、I、BF4、PF6、CH3CO2、CF3CO2、CF3SO3或ClO4。化学式1
-
公开(公告)号:CN104230988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78814.6
申请日:2011-0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9/5045 , C07F9/5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新型化合物及使用了该新型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新型化合物和使用了该新型化合物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本发明提供廉价、合成容易且显示短波长的发光波长的铜络合物。根据实施方式,提供用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中,Cu+为铜离子;PR1R2R3是配位于Cu+的膦化合物;R1、R2、R3是碳原子数为1~6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烷基或者是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环基团;R4是具有供电子性的取代基;X—是平衡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00082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081313.5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56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69 , H01L51/007 , H01L51/5044 , H01L51/5278
Abstract: 公开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器和照明设备,包括以下元件:彼此分开设置的阳极和阴极电极,红光和绿光发光层以及蓝光发光层,厚度为3-20纳米(包括端值)的间隔层。所述发光层彼此分开设置并位于电极之间。所述间隔层设置在发光层之间,间隔层包含载荷子传输材料,该材料包含能在平面内和垂直方向上取向的分子,取向有序参数为-0.5至-0.2(包括端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