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85175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59179.4

    申请日:2004-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利用简单手段提高电池反应用气体的利用效率的高分子电解质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具备:包含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夹着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一对催化剂层、在该一对催化剂层的外表面配设的,位于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周边内侧的一对气体扩散电极(7)的MEA、和具备在MEA的两个面的周边部,与一对气体扩散电极间保持间隙(109)配设的一对密封垫(6)的MEA-密封垫接合体(19)、以及夹着该MEA-密封垫接合体(19)配设,在内表面上依序通过密封垫(6)、间隙(109)、气体扩散电极(7)、间隙(109)、和密封垫(6)上形成电池反应用的气体的槽状通道的一对导电性隔离层;间隙(109)的一部分利用封闭手段(110)加以封闭,或间隙(109)弯折为波浪形状。

    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结构、MEA结构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536698A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200410032433.1

    申请日:2004-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隔离层之间、隔离层与高分子电解质膜之间可靠且方便地进行密封的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结构、燃料电池用MEA结构、以及燃料电池。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由一对电极层夹着高分子电解质膜构成的MEA、以及夹着所述MEA的,具有气体通道的一对隔离层,所述MEA的周边部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设置用于密封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以及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的密封结构,在这种燃料电池中,所述密封结构具备覆盖所述周边部将其夹持着的,杨氏模量为2000MPa以上2000000MPa以下的框体、以及在所述框体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配置的杨氏模量为0MPa以上200MPa以下的弹性体。

    燃料电池组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90720A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80001347.8

    申请日:2010-0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包括:单元层叠体,其层叠了由膜电极接合体、以及夹持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分离器构成的单电池;一对集电板,其夹持所述单元层叠体并且由集电板A和集电板B构成;一对端板,其夹持所述单元层叠体和所述集电板并且由端板A和端板B构成;以及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端板A和所述集电板A之间,所述端板A的与所述集电板A相对的面具有凹凸形状,所述端板A的凹部保持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凹部的底面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

    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结构、MEA结构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536698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410032433.1

    申请日:2004-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隔离层之间、隔离层与高分子电解质膜之间可靠且方便地进行密封的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结构、燃料电池用MEA结构、以及燃料电池。本发明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具备由一对电极层夹着高分子电解质膜构成的MEA、以及夹着所述MEA的,具有气体通道的一对隔离层,所述MEA的周边部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设置用于密封所述高分子电解质膜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以及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的密封结构,在这种燃料电池中,所述密封结构具备覆盖所述周边部将其夹持着的,杨氏模量为2000MPa以上2000000MPa以下的框体、以及在所述框体与所述一对隔离层之间配置的杨氏模量为0MPa以上200MPa以下的弹性体。

    燃料电池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78557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980101110.4

    申请日:2009-11-13

    Abstract: 燃料电池具有膜电极接合体以及分离器(A)和分离器(B),所述分离器(A)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反应气体的第一气体流路(a1)和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相邻的第二气体流路(a2),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相互平行且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分离器(B)具有向所述膜电极接合体供给反应气体且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a2)平行的第一气体流路(b1)和第二气体流路(b2),所述第一气体流(b1)和所述第二气体流路(b2)相互平行且交替地配置,所述第一气体流路(a1)和第二气体流路(a2)内的反应气体的流向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b1)和第二气体流路(b2)内的反应气体的流向相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