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37058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880008941.2
申请日:2008-03-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2/0446 , H04J13/0062 , H04J13/0066 , H04J13/22 , H04J2013/0096 , H04L5/0053 , H04W72/005 , H04W72/0413 , H04W72/042 , H04W72/0466
Abstract: 公开了序列通知方法和序列通知装置,其能够降低用于通知对小区分配了的Zadoff-Chu序列或GCL序列的信令量。在使多个不同的ZC序列与从1开始的索引依序关联对应,并将以索引连续的方式分配给小区的ZC序列,从BS通知给UE时,将表示连续的索引的开头的开始索引与分配了的序列数合并,作为分配序列信息通过广播信道进行通知。UE与BS共用ZC序列与索引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以及由BS通知的分配序列信息,确定可利用的序列号。
-
公开(公告)号:CN1012636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680033848.8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5/03159 , H04L1/007 , H04L1/0086 , H04L1/08
Abstract: 公开了无线发送装置,在将第一数据以及重要度高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双方配置在1块中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维持第二数据的BER特性。在该装置中,调制单元(101-1)对第一数据序列进行调制而生成第一数据码元,调制单元(101-2)对第二数据序列进行调制而生成第二数据码元。配置单元(102)将第一数据码元和第二数据码元双方配置在构成单载波信号的各个块中。此时,配置单元(102)在1块内,将第一数据配置在块的两端部分,并且将重要度高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配置在块的中央部分。CP附加单元(103)将配置了第一数据码元和第二数据码元的块的后端部分作为CP附加在该块的开头。
-
公开(公告)号:CN101772932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880102072.X
申请日:2008-08-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5/0053 , H04L5/0007 , H04L5/0048 , H04L5/0051 , H04L5/0082 , H04L27/2613 , H04W72/0446 , H04W74/0833
Abstract: 公开了能够抑制SRS的通信资源使用量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在该装置中,关联对应规则设定单元(102)设定将Preamble和SRS的发送时间间隔关联对应的规则,以使Preamble的发送时域和SRS的发送时域为同一发送时域。另外,SRS发送区域决定单元(103)基于从Preamble发送区域决定单元(101)输入的Preamble发送时间间隔和从关联对应规则设定单元(102)输入的关联对应规则,决定能够发送SRS的发送时域的时间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101313545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80043744.5
申请日:2006-11-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2607 , H04L1/0042 , H04L1/007 , H04L1/0086 , H04L2001/0098
Abstract: 公开了维持接收质量,同时得到吞吐量的提高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在该无线发送装置中,MCS切换控制单元(102)将所需质量比配置于块的两端部分以外的发送数据中所适用的MCS参数低的MCS参数,适用于配置在块的两端部分的发送数据,CP附加单元(105)将CP附加在块的开头,所述CP为通过以小于最大延迟波的延迟时间的长度,对通过MCS切换控制单元(102)适用了MCS参数的发送数据所构成的块的末端部分进行复制而生成。RF发送单元(106)从天线(107)对在块的开头附加了CP的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
公开(公告)号:CN101185263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680018275.1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42 , H04L5/0007 , H04L5/0046 , H04L5/006 , H04W8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多载波传输中,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的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在该装置中,分离单元(103)将从调制单元(102)输入的码元分为分配给第1副载波群的码元和分配给第2副载波群的码元,设定单元(106-1)将分配给第1副载波群的码元的发送功率设定为由功率计算单元(105)计算出的功率值,设定单元(106-2)将分配给第2副载波群的码元的发送功率设定为由功率计算单元(105)计算出的功率值,并对分配给第1副载波群的码元和分配给第2副载波群的码元进行彼此不同的发送功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027930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580031924.7
申请日:2005-10-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36/06
Abstract: 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100)与被分配了时隙的通信终端装置(终端)(150)进行分组通信。干扰分散信息解码单元(104)获得有关对于终端(150)的干扰信号的频率轴上的分散的信息。在终端(150)的干扰信号的分散为特定的电平以上时,调度器(107)通过与终端(150)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不同的分组通信,从而避免基站装置(100)和终端(150)之间的重发分组的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993911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80026292.5
申请日:2005-07-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4J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08 , H04L5/023 , H04L27/2601
Abstract: 公开一种OFDM发送装置,能够无需给控制信道的传送分配通信系统的资源,而防止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下降。在该装置中,开关(121)基于由编码单元(110)输出的控制信道的编码数据,对来自复制单元(103)的多个输出进行切换并输出到各个模式生成单元(122-1、122-2)。由此,能够生成多个种类的复制模式。分配单元(123)将由任何一个模式生成单元生成的发送数据映射在副载波上。
-
公开(公告)号:CN1836391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480022898.7
申请日:2004-07-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4J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0071 , H04L27/2602 , H04L27/2608
Abstract: 多载波发送器设备(100)从多载波接收器设备(200)接收每个副载波的线路质量信息,并且使用交织样式设置部分(108)来根据每个副载波的线路质量设置交织样式。交织器(106)使用所设置的交织样式来交织符号的I和Q分量。因此,可以根据线路质量来优化调制分集调制/解调中的分集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516935A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03800438.0
申请日:2003-02-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4J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2626 , H04L1/0071 , H04L1/08 , H04L27/2602 , H04L27/2647 , H04L27/28 , H04L27/32 , H04L27/34 , H04L27/3488 , H04L27/362
Abstract: 复制部分(11)复制输入的比特序列。16QAM部分(121)将原始的比特序列调制为码元,而16QAM部分(122)将复制的比特序列调制为码元。S/P部分(13)将串行输入的码元序列转换为并行,而S/P部分(14)将并行输入的码元序列转换为串行。IFFT部分(15)为输入的码元序列提供IFFT处理。因为由复制部分(11)复制的相同比特的每一个都被包括在不同的码元中,IFFT处理使得相同比特的每一个被分配给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副载波的每一个。结果,产生了具有不同频率并含有相同比特的多载波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19049C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98801301.0
申请日:1998-09-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所需波形的接收电场强度由所需波形接收电场强度检测装置(102)检测,而干扰波形接收电场强度由干扰波形接收电场强度检测装置(103)检测。比较装置(104)将它们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D/U比率。而且FER由帧误码率检测装置(106)检测。根据各自的历史数据预测D/U比率和FER并且完成通信信道的切换,从而无需中断通信就检测到接收状态,并且改进了通信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