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构造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5759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210341206.1

    申请日:2012-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谋求降低前轮与车辆前表面部接近的车辆的空气阻力。车辆(11)具有:形成车辆(11)的前表面的车辆前表面部(20);形成车辆(11)的左右的侧表面(41)的左右的车辆侧表面部(40);左右的侧角部(30)。左右的车辆侧表面部(40)分别具有前轮用轮拱(43)。左右的侧角部(30)具有向车辆前方鼓出的左右的鼓出部(31)。左右的鼓出部(31)的前端(32),在左右的轮拱(43)所处位置的高度方向的范围内,与车辆前表面部(20)的前端(27)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左右的鼓出部(31),形成为从该左右的鼓出部(31)的前端(32)向左右的车辆侧表面部(40)平缓后退的弯曲状。

    车身前部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2068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95789.2

    申请日:2010-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即使对于在侧梁的前端和保险杠面板之间难以确保有足够空间的车辆而言,其也具有足够的吸能作用。在该车身前部结构(10)中,一对侧梁(13)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这一对侧梁的前方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高刚性部件(保险杠梁)(14)。高刚性部件经由低刚性部件(延伸件)(15)连接在侧梁上,低刚性部件的刚性比高刚性部件的低,并由板材制成,其包括:横壁(42),其与高刚性部件连接并向车宽方向延伸;纵壁(44),其由横壁经第1弯曲部(43)朝向侧梁延伸,其延伸方向大致为车身前后方向。当有冲击载荷作用给高刚性部件时,由低刚性部件的变形来吸收该冲击载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