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1193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380002816.1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F17/0043 , C04B35/016 , C04B2235/3225 , C04B2235/76 , C04B2235/765 , C04B2235/767 , H01M4/382 , H01M4/505 , H01M4/8605 , H01M4/8663 , H01M4/9016 , H01M4/923 , H01M12/08 , Y02E60/122 , Y02E60/128 , Y02P70/5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氧电池以及用于该金属氧电池的储氧材料的制造方法,该金属氧电池使用了含有以通式AxByOz表示的六方晶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的储氧材料,同时能够降低过电压。该金属氧电池1具备以氧为活性物质的正极2、以金属锂为活性物质的负极3和包夹在正极2和负极3中的电解质层4。该金属氧电池1的正极2具备含有下述混晶的储氧材料:由通式AxByOz(式中,A是选自由Y、Sc、La、Sr、Ba、Zr、Au、Ag、Pt、Pd组成的组中的一种金属;B是选自由Mn、Ti、Ru、Zr、Ni、Cr组成的组中的一种金属;x=1,1≤y≤2,1≤z≤7,其中排除A和B均为Zr的情况)表示的六方晶复合金属氧化物和由该通式AxByOz表示的一种以上的非六方晶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混晶。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328305.9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Li)电池的不含镍且不含钴的阴极。所述阴极的锂锰复合氧化物材料具有3V至4V之间的倾斜放电电压分布。所述材料包括具有R3‑m、C2/m和Pmnm空间群的多个晶体结构,并且被表征为当这些相处于特定比率时维持高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207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021117.2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 , H01M10/0562 , H01M4/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层,前述正极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前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铜与氟化合物的复合氟化物,前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BaCaF4,前述负极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及固体电解质,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用氟化碱土类金属进行了掺杂的氟化镧系元素,前述导电助剂包含碳材料,前述负极层中所包含的固体电解质包含BaCaF4及SrCaF4中的至少一者,前述用氟化碱土类金属进行了掺杂的氟化镧系元素及前述碳材料被复合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020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027655.2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AlF3、Li3AlF6及Li2ZrF6的负极活性物质。另外,提供一种包含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该负极层、电解质及正极层的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055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80028317.7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得到高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1)具备:由具有三维网眼状构造(2)的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3);和保持于上述集电体(3)的负极活性物质(4)。具备覆盖上述集电体(3)的外表面的外涂层(5),上述外涂层(5)含有硬碳。
-
公开(公告)号:CN1120420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80028362.2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74 , H01M4/80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获得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包括:由具有柱状骨架以三维相连而形成的三维网眼状构造的金属多孔体构成的集电体;保持于所述集电体的一个面上的第1活性物质;和保持于所述集电体的另一个面上的第2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12314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057445.3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2004/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在将电极用于二次电池时能够获得优异的输出值和输入值。二次电池用电极由电极合剂层成型体以及层叠于该电极合剂层成型体上的集电器构成,所述电极合剂层成型体由活性物质和紧贴于该活性物质的表面上的碳纳米管或多个碳纳米管交叉集合而成的三维碳纳米管纤维束骨架构成。电极合剂层成型体具备第1粗糙面,集电器具备第2粗糙面,该电极合剂层成型体的第1粗糙面与该集电器的第2粗糙面被实施了压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79277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094145.7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所述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比以往更大的电池容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包含Li3AlF6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具备该负极的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可以在25质量%以下,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Li3AlF6可以为非晶态,Li3AlF6的平均粒径可以为微米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5665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980101218.7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初始充放电效率高、成为充电起始、成为高电压的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将纳米粒子尺寸的铝及具有因氟化物离子脱离而产生的空孔的改性氟化铝用作负极活性物质,与负极复合材料的其他成分一起形成复合体,并将使用该复合体的负极与包含特定的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组合,而构成氟化物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07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367018.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4/139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锂(Li)电池的不含镍且不含钴的阴极。所述阴极包含LiaAl1‑x‑y‑zFexMnyZnzO2‑d,其中a、x、y、z和δ在以下范围内:0.95≤a≤1.2;0≤x≤0.3;0≤y≤0.3;0≤z≤0.3;0.5≤x+y+z≤0.99;0≤δ≤0.1。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的不含Co/不含Ni的Li离子电池(LIB)阴极,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够实现与当前已知的Li(NiCoMn)O2阴极相当或超过其的高电池电压和比容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新颖阴极化学成分消除了任何潜在的钴供应问题并降低了所述电池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