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9589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571856.2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虚拟同步机阻尼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虚拟同步机的二阶开关周期平均模型,根据二阶开关周期平均模型,获取虚拟同步机的输出电流的第一小信号模型、输出有功功率的小信号表达式、摇摆方程和功角方程的第二小信号模型;根据小信号表达式、第一小信号模型和第二小信号模型计算得到输出有功功率变化量对负载侧频率变化量的四阶传递函数;负载侧频率发生阶跃时,对四阶传递函数进行拉普拉斯逆变换得到输出有功功率的响应函数;对响应函数进行求最值处理,得到输出有功功率的最大值表达式。本发明提供了明确有效的匹配虚拟同步机储能容量的阻尼配置方法,方便人们为虚拟同步机配置阻尼。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97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04778.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取能装置,杆塔与架空地线通过绝缘子连接,包括:控制模块、连接模块、取能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和开关模块;杆塔两侧的架空地线之间通过连接模块连接形成环路;连接模块上设置有开关模块和取能模块;取能模块、电能转换模块和杆塔上的在线监测设备依次电连接;控制模块内置于在线监测设备中;在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天气条件允许充电后,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模块闭合,使得取能模块从环路上的电流进行取能以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供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监测设备的新充电方案,能够提高电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50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510702589.4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输电网的终端变电站的主接线拓扑结构,并分别获取终端变电站的电源进线和站内主设备的平均停运指标;根据主接线拓扑结构及电源进线和站内主设备的平均停运指标,确定输配连接点的平均停运指标;获取配电网拓扑结构,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以开关装置为边界将待评估馈线划分为若干个最小隔离区;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确定最小隔离区的区域类型及每个最小隔离区的用户数,并获取各区域类型的平均停运指标;根据输配连接点的平均停运指标、主接线拓扑结构、配电网拓扑结构、用户数及待评估馈线的各区域类型的平均停运指标,确定待评估馈线的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其评估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52825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04781.9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巡线无人机充电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巡检无人机和可移动充电模块;巡检无人机巡检的目标输电线上设置有可移动充电模块;可移动充电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第一充电子模块和运动子模块;运动子模块包括:主体、驱动机构和滑轮;主体设于目标输电线下方,设置于主体内的驱动机构与滑轮连接,滑轮设于目标输电线上方且与目标输电线滑动连接,控制单元与驱动机构电连接;当接收到巡检无人机的启动指令后,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充电子模块在目标输电线上取能再向巡检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当接收到巡检无人机的移动充电指令后,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运动子模块在目标输电线上进行与巡检无人机同向的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44864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33164.7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同步机的控制电路仿真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多个虚拟同步机的参数在电力仿真软件中创建多个电路仿真模型;所述电路仿真模型包括逆变电路模型、滤波电路模型以及电路控制模型,所述电抗控制模型包括有功控制模型、无功控制模型以及内环控制模型;对所述多个电路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所述仿真试验包括升降频试验、电压暂降试验以及额定功率跟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各个虚拟同步机的控制参数以满足电网需求。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搭建电路仿真模型及电压电流内环控制模型,调整控制参数,优化虚拟同步电机电压电流的跟随性能,进而完成同步发电机与使用场景的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839056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36147.9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M3/158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引入电源内阻的相关参数,降低了现有的双向DC-DC未考虑电源内阻而对双向DC-DC变换器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滑模控制方法中引入分数幂,使得该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结构,使得双向DC-DC变换器在较大范围的侧的电流作用下,输出反馈电压能够快速有效收敛到其参考电压,而且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进一步改善了双向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的收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73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234921.2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虚拟同步机中引入虚拟阻抗的仿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逆变器的输出线路上引入虚拟阻抗从而重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实现有功无功的解耦,具体包括:由虚拟同步机控制三相正弦波发生器确定参考电压,并计算虚拟阻抗上的压降;计算所述参考电压和虚拟阻抗上的压降的差值,并通过双环控制电路控制LC滤波器的出口电压跟踪所述差值,在所述虚拟同步机中加入虚拟阻抗;根据电压跟踪器在同步坐标系下利用双环控制电路进行解耦的控制方式,将虚拟阻抗在dq坐标系下实现。本发明通过虚拟阻抗重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改进控制,解决了有功无功之间的耦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130015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0574464.2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包括串联变压器、串联变换器、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与并联变换器之间包括:第一端均与直流侧的正极连接、且两个第一端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器件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其公共端接地且分别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直流侧的负极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在发生电压暂降、或存在电压谐波、电压不平衡分量等串联侧能量消耗较大的电源电压工况时,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电压可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值,有效提高并联变换器的补偿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8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07228.1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酿 , 盛超 , 龙孟姣 , 陈晓科 , 黄辉 , 陈锐 , 朱良合 , 骆潘钿 , 张健 , 王红星 , 刘正富 , 曾杰 , 谢宁 , 翁洪杰 , 张俊峰 , 张毅超 , 安然然 , 赵艳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34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相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供能方法及系统,其中,该三相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供能方法包括:栅状电场能收集装置获取到在三相高压输电导线与所述栅状电场能收集装置之间形成的等效分布电容收集的能量后,在所述栅状电场能收集装置两端形成电压,使得与所述电压对应的电流流向能量变换装置,其中,所述栅状电场能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三相高压输电导线与杆塔之间。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导线附近自带的电场能对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进行供电,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大大提高,因此,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39958.5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酿 , 盛超 , 龙孟姣 , 陈晓科 , 黄辉 , 陈锐 , 朱良合 , 骆潘钿 , 张健 , 王红星 , 刘正富 , 曾杰 , 谢宁 , 翁洪杰 , 张俊峰 , 张毅超 , 安然然 , 赵艳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压在线监测设备无线供电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高压在线监测设备无线供电方法供电可靠性不足,在供电距离,供电功率及效率,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供电成本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高压在线监测设备无线供电方法包括:步骤一:取能线圈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从高压母线上取出能量,通过AC/DC,DC/AC电压变换,将50Hz的交流电转换成高频率的交流电;步骤二:高频率的交流电通过发射线圈,将能量散发至周围空间,在空间中形成高频的电磁场,经过多米诺中继线圈对能量进行定向传递,接收端收到能量;步骤三:接收端收到能量后,进行电能变换处理,供给蓄电池和负载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