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022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94413.7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无人化巡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首先采集表计类图像、面板类设备图像、行人通道图像、湿度、温度、水浸状况数据;然后通过SURF算法对表计类图像进行读数识别,通过mobilenet‑v3算法对面板类图像进行状态识别,通过yolov3模型对行人通道图像进行行人识别,并通过mobilenet‑v3算法进行行人的工作服和安全帽识别,将湿度、温度、水浸状况数据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对;当识别的结果不符合预先设定值时进行告警处理;最后基于预置变压器评估准则,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巡检报告报告发送给运维人员。从而解决了现有巡视技术针对的场景单一、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38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1640985.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出口压板投入与退出的装置,包括屏板、压板、测量机构和工作机构;所述测量机构穿过所述压板,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屏板上,所述测量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压板极性,所述工作机构与所述压板活动连接,与所述屏板固定连接,用于根据检测所述压板极性来控制投入与退出;测量机构检测所述压板两端的极性,工作机构控制压板的投入与退出,整个装置的电气操作过程简单,人员通过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即可控制压板的投入与退出,减轻人员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542154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99146.1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户外设备箱体的自动防虫防潮在线监测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自动防虫防潮在线监测维护装置的第一参数数据和户外设备箱体的第二参数数据,根据第一参数数据和第二参数数据构建非线性动态模型;实时获取户外设备箱体内的防虫防潮参数,将防虫防潮参数输入非线性动态模型中,获得与防虫防潮参数对应的调整数据;根据调整数据调节自动防虫防潮在线监测维护装置的运行参数,以使户外设备箱体的防虫防潮参数始终维持在稳定标准值范围内,解决了多输入多输出间强耦合关系,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实现动态调节户外设备箱体内温度、湿度与防虫有效成分氯菊酯浓度,不仅节省运维人员大量现场作业,实现智能维护,还提升了维护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51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428505.X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F24F11/38 , F24F11/52 , F24F11/58 , F24F11/64 , F24F130/10
Abstract: 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对变电站整体进行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物联网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感知调节层、网络层及应用层;该感知调节层采集变电站各功能室的实时温度数据、实时相对湿度数据及噪音数据;该应用层通过网络层连接感知调节层,结合天气预报数据设置变电站各功能室的温度阈值以及相对湿度阈值,以此根据实时温度数据及实时相对湿度数据控制空调及排气扇,并在噪音数据超出预设的噪音阈值时输出调节设备故障告警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对变电站各功能室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及预防性、差异化控制和监测可视化,还实现了对室内设备运行环境的全面感知,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0422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754601.1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调度终端、辅助操作服务器、智能网关和采集设备;调度终端,用于生成驱动指令,还用于通过中间服务器将驱动指令发送至辅助操作服务器;辅助操作服务器,用于解析驱动指令,并发送驱动指令至对应的变电站一次设备,并触发变电站一次设备对应的采集设备;采集设备,用于获取变电站一次设备执行完驱动指令后的设备图片;智能网关,用于对设备图片进行识别,得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辅助操作服务器,还用于通过中间服务器将设备状态信息发送至调度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力成本高、人为判定容错率低,且操作时长较长,电网运行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5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76471.6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向量转换的架空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其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搭建超高压架空线路在不同故障模式下的故障仿真模型,以泊松噪声对三相电流数据进行电磁干扰,利用空间向量转换将三相电流数据进行降维,构造稀疏故障特征,并建立稀疏故障特征与故障模式的映射关系,以故障模式为输出量构建训练样本集,基于梯度提升机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构建故障模式分类模型,实现高扰动下的超高压架空线路的故障模式诊断,提高了架空线路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62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22239.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损分摊方法,涉及配电网网损分摊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损分摊方法无法保证分布式电源客观参与网损分摊的问题,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后配网的潮流分布,得到分布式电源接入前的配网网损及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配网网损,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前的配网网损按潮流追踪法分摊给配网原用户/供电公司,对于分布式电源按采集时段划分,基于潮流分布计算各微时段下每一个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的网损贡献度,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引起的网损变化量的部分分摊,方法简单但客观,避免分摊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充分体现各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对配网网损的影响程度,促进分布式电源往降损方向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6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322239.2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损分摊方法,涉及配电网网损分摊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损分摊方法无法保证分布式电源客观参与网损分摊的问题,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后配网的潮流分布,得到分布式电源接入前的配网网损及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配网网损,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前的配网网损按潮流追踪法分摊给配网原用户/供电公司,对于分布式电源按采集时段划分,基于潮流分布计算各微时段下每一个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的网损贡献度,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引起的网损变化量的部分分摊,方法简单但客观,避免分摊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充分体现各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对配网网损的影响程度,促进分布式电源往降损方向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76471.6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G01R31/08 , G01R31/52 , G06N7/00 , G06F30/23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向量转换的架空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其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搭建超高压架空线路在不同故障模式下的故障仿真模型,以泊松噪声对三相电流数据进行电磁干扰,利用空间向量转换将三相电流数据进行降维,构造稀疏故障特征,并建立稀疏故障特征与故障模式的映射关系,以故障模式为输出量构建训练样本集,基于梯度提升机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构建故障模式分类模型,实现高扰动下的超高压架空线路的故障模式诊断,提高了架空线路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28505.X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PC: F24F11/38 , F24F11/52 , F24F11/58 , F24F11/64 , F24F130/10
Abstract: 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对变电站整体进行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物联网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感知调节层、网络层及应用层;该感知调节层采集变电站各功能室的实时温度数据、实时相对湿度数据及噪音数据;该应用层通过网络层连接感知调节层,结合天气预报数据设置变电站各功能室的温度阈值以及相对湿度阈值,以此根据实时温度数据及实时相对湿度数据控制空调及排气扇,并在噪音数据超出预设的噪音阈值时输出温湿度调节设备故障告警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对变电站各功能室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及预防性、差异化控制和监测可视化,还实现了对室内设备运行环境的全面感知,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