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盖体开闭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55675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810210832.0

    申请日:2008-08-20

    Inventor: 高明 高涛 孙嘉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实现机械装置上盖体和主体之间开闭的上盖体开闭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盖体两侧面的长槽,穿过所述上盖体两侧面的长槽、并可沿长槽移动的锁紧轴,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盖体和锁紧轴上的弹性元件,对称设置在主体两侧具有开口的锁紧槽,设在上盖体和主体的其一上的定位轴,对应设置在上盖体和主体中未设定位轴的一个上的定位槽,设置在上盖体上表面与锁紧轴对应位置的第一开口。上盖体和主体闭合时,所述定位轴与定位槽卡接,弹性元件则使锁紧轴与锁紧槽卡接;对锁紧轴施加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可将锁紧轴从锁紧槽中移出,此时,上盖体可相对于主体打开。本发明中实现上盖体开闭的元件只有定位轴、锁紧轴和弹性元件,降低了成本。

    一种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0083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10005656.1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29/125 B41J13/025 B65H2404/1341 B65H2404/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和记录介质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框架及安装在主框架上的输入辊和输出辊,所述输入辊包括输入主动辊和输入从动辊,所述输出辊包括输出主动辊和输出从动辊,还包括主摆杆、从摆杆和弹性部件,所述主摆杆和从摆杆分别与所述主框架铰接,所述主摆杆旋转时带动所述从摆杆同步反向旋转;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主框架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摆杆和从摆杆连接,通过所述主摆杆和从摆杆分别向输入从动辊和输出从动辊施加预紧力。本发明实施例确保记录介质在被处理过程中平稳运动。

    一种上盖体开闭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记录介质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55675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810210832.0

    申请日:2008-08-20

    Inventor: 高明 高涛 孙嘉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实现机械装置上盖体和主体之间开闭的上盖体开闭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上盖体两侧面的长槽,穿过所述上盖体两侧面的长槽、并可沿长槽移动的锁紧轴,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盖体和锁紧轴上的弹性元件,对称设置在主体两侧具有开口的锁紧槽,设在上盖体和主体的其一上的定位轴,对应设置在上盖体和主体中未设定位轴的一个上的定位槽,设置在上盖体上表面与锁紧轴对应位置的第一开口。上盖体和主体闭合时,所述定位轴与定位槽卡接,弹性元件则使锁紧轴与锁紧槽卡接;对锁紧轴施加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可将锁紧轴从锁紧槽中移出,此时,上盖体可相对于主体打开。本发明中实现上盖体开闭的元件只有定位轴、锁紧轴和弹性元件,降低了成本。

    纸币暂存机构及纸币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2828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0078342.9

    申请日:2017-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币暂存机构及纸币处理装置,该纸币暂存机构能够顺利落钞以避免卡钞。该纸币暂存机构包括机架和与机架枢接的第一挡门,以及推币机构;第一挡门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推币机构包括与第一挡门活动连接的推币件,推币件凸出于第一挡门的用于支撑纸币的支撑面;在第一挡门由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推币件能够沿纸币脱离第一挡门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挡门移动,以推动纸币脱离第一挡门。

    介质厚度检测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6949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410465986.X

    申请日:201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厚度检测装置。该介质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准辊(123);测厚辊(124),与基准辊(123)相对设置,基准辊(123)与测厚辊(124)之间形成介质输送通道;被测元件(131),随测厚辊(124)同步移动;第一检测元件(132),用于对被测元件(131)进行检测,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检测元件(133),设置在被测元件(131)的第二移动方向上,输出第二电信号;控制单元(11),用于通过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对基准辊(123)与测厚辊(124)之间的介质厚度进行检测。通过本发明,提高了介质厚度检测的准确性。

    切刀装置及使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3879155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10563468.2

    申请日:2012-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11/70 B26D1/085 B26D5/08 B26D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刀装置及使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该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还包括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可双向转动的传动轮和由传动轮驱动转动并且在传动轮转动换向时相对传动轮发生转动错位的驱动盘,驱动盘上设有驱动可动刀片移动的驱动柱,其中,驱动柱相对于传动轮的轴心在传动轮以不同的方向转动时具有不同的偏心距。本发明提供的切刀装置,通过改变电机的转向来改变传动轮的转动方向,实现了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的自动转换。

    双面打印机和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4983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10102391.4

    申请日:2011-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打印机和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该双面打印机包括在机架上设置的第一打印组件和沿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位于第一打印组件下游的第二打印组件,以及在第一打印组件和第二打印组件之间设置的打印介质的缓冲机构,其中,该缓冲机构包括:缓冲轴和弹性元件,缓冲轴的两端支撑在打印介质输送通道两侧的导向槽中,缓冲轴在导向槽中具有偏离打印介质输送通道的运动趋势,弹性元件位于缓冲轴的两端,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缓冲轴连接。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机中设置有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使两个打印组件之间的打印介质能够始终保持适度张紧的状态,避免了两个打印组件之间的打印介质过紧或松弛的问题。

    切刀装置及使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3879155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63468.2

    申请日:2012-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11/70 B26D1/085 B26D5/08 B26D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刀装置及使用该切刀装置的打印机,该切刀装置包括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还包括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可双向转动的传动轮和由传动轮驱动转动并且在传动轮转动换向时相对传动轮发生转动错位的驱动盘,驱动盘上设有驱动可动刀片移动的驱动柱,其中,驱动柱相对于传动轮的轴心在传动轮以不同的方向转动时具有不同的偏心距。本发明提供的切刀装置,通过改变电机的转向来改变传动轮的转动方向,实现了全切模式和半切模式的自动转换。

    双面打印机和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4983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102391.4

    申请日:2011-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打印机和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该双面打印机包括在机架上设置的第一打印组件和沿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位于第一打印组件下游的第二打印组件,以及在第一打印组件和第二打印组件之间设置的打印介质的缓冲机构,其中,该缓冲机构包括:缓冲轴和弹性元件,缓冲轴的两端支撑在打印介质输送通道两侧的导向槽中,缓冲轴在导向槽中具有偏离打印介质输送通道的运动趋势,弹性元件位于缓冲轴的两端,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缓冲轴连接。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机中设置有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使两个打印组件之间的打印介质能够始终保持适度张紧的状态,避免了两个打印组件之间的打印介质过紧或松弛的问题。

    多功能打印机及其打印头升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5916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810146829.7

    申请日:2008-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头升降装置,包括打印头支架以及枢接于多功能打印机主体部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通过设于其外侧的轴承支持所述打印头支架,并带动打印头脱离或接触所述胶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打印头升降装置的多功能打印机。当偏心轮转动时,轴承的内圈相对于外圈转动,而轴承的外圈在打印头压力的作用下相对打印头支架静止,因此,轴承的外圈随偏心轮转动而升降。由于偏心轮外侧的轴承外圈与打印头支架间不存在摩擦,而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间是滚动摩擦,因此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方式显著减轻甚至消除了打印头支架与偏心轮所受到的磨损,从而提高了打印头升降装置的可靠性以及寿命。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打印机显然也具有上述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