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88068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33423.2
申请日:2009-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 Y04S20/222
Abstract: 综合电压频率动态交互影响的自动减负荷控制方法实时地测量就地的电压、频率、功率等状态量的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判断,从而决定装置是否动作,实施切负荷措施。本发明通过计算某工况下各装置安装节点处的平均频率电压相关系数,有效计及了对应工况下电压量和频率量的耦合程度;通过实时测量各自动减负荷控制装置安装节点的电压、频率以及有功功率,实时计算综合状态量,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地启动自动减负荷控制装置,分轮次动作。本发明在传统的自动减负荷控制装置中引入了有功功率量测,并计及了电压和频率通过负荷有功功率产生的交互作用,解决了单纯依靠频率量或单纯依靠电压量的变化可能造成的装置无法动作或动作过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684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29822.1
申请日:2009-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模型实测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系统模型及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受扰轨迹评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并给出其可信度。本发明将PMU采集到的各映象轨迹上是否存在动态鞍点(DSP)作为系统失稳判据。在量化分析方面,失稳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不需要系统模型,可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直接得到,其误差不超出[-5%,5%]。对于稳定轨迹的量化分析,则根据EEAC理论聚合受扰轨迹,识别映象轨迹上的摆动最远点(FEP),再用曲线外推技术虚构FEP后的功率-功角曲线P(δ)和潜在势能。同时辅以时变性校核,以识别由于强时变使曲线外推的误差过大的病态。对于那些能通过时变性校核的稳定轨迹来说,评估误差在[-20%,10%]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819243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142632.3
申请日:2010-04-08
IPC: G01R31/08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适用于基于广域信息进行电网实时状态及其预想事故后工况的静态电压失稳预测,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综合电网中PMU的布点信息和实际网架结构,将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发电区域和负荷区域;2)基于SCADA量测信息和状态估计结果进行P-V曲线计算,得到电压崩溃时各点临界电压;3)对电压临近崩溃的潮流进行Q-V模态分析计算,得到各个安装PMU节点的参与因子;4)根据PMU实测的电压数据,采用PMU节点参与因子作为权重,实时加权各点电压裕度作为综合电压裕度指标;5)当综合电压裕度指标比较小时,以负荷区域受电断面的无功损耗变化对传输有功功率的灵敏度用于计算电压失稳的实时判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63802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11963.X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Abstract: 用于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评估的开关拒动故障模拟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利用了厂站内设备间物理连接关系模型和实时数据,获取厂站内部设备间当前实际连接关系,快速识别开关拒动引起的联跳设备组合集。针对故障起因设备、拒动开关和联跳设备组合集,自动生成面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的开关拒动风险预想故障,按故障算例并行的方式,进行安全稳定评估。该方法可自适应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准确模拟开关拒动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为后续防范开关拒动引起的连锁故障等风险提供了基础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969202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55087.0
申请日:2010-11-23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输电断面功率极限区间的识别方法,采用暂态功角稳定量化评估方法和暂态电压安全稳定量化评估方法对输电断面暂态安全稳定考核故障集中每个故障分别进行暂态安全稳定评估,得到每个故障的暂态功角稳定模式和暂态电压安全稳定模式;分别依据发电机、负荷的参与因子、功率对输电断面功率的灵敏度和暂态功角稳定裕度、暂态电压安全稳定裕度计算出每台发电机、每个负荷对输电断面功率极限的影响因子;根据发电机和负荷对输电断面功率极限的影响因子,通过发电机、负荷功率调整计算出输电断面功率极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684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029822.1
申请日:2009-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模型实测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没有系统模型及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受扰轨迹评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并给出其可信度。本发明将PMU采集到的各映象轨迹上是否存在动态鞍点(DSP)作为系统失稳判据。在量化分析方面,失稳轨迹的稳定裕度评估不需要系统模型,可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直接得到,其误差不超出[-5%,5%]。对于稳定轨迹的量化分析,则根据EEAC理论聚合受扰轨迹,识别映象轨迹上的摆动最远点(FEP),再用曲线外推技术虚构FEP后的功率-功角曲线P(δ)和潜在势能。同时辅以时变性校核,以识别由于强时变使曲线外推的误差过大的病态。对于那些能通过时变性校核的稳定轨迹来说,评估误差在[-20%,10%]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826727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68635.4
申请日:2010-05-11
IPC: H02J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25 , Y04S20/222 , Y04S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紧急控制的方法。本发明基于频率电压紧急控制装置安装地点的母线电压V、频率f、发电机或负荷电流I,自动识别电力系统频率电压紧急状态、测量回路异常状态、负荷反馈状态,并相应地开放或闭锁紧急控制动作的执行。该方法在传统的控制装置中引入了电流量测量,解决了单靠频率或电压变化率不能正确区分装置测量异常与电网紧急状态的关键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673948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35953.0
申请日:2009-0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N-2组合故障快速排序方法,用于对电力系统任意组合的N-2故障按暂态稳定性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本方法基于N-1故障的暂态稳定量化评估信息,结合第二个开断元件的功率变化对第一个故障元件的暂态稳定临界发电机群的功率灵敏度信息,计算出N-2组合故障的暂态稳定严重程度指标,来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N-2组合故障集的排序。本发明可以用于在电网运行方式及模型和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对大量的N-2组合故障按暂态稳定性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只对排在前面的少量N-2组合故障进行详细的暂态稳定计算和分析,极大地提高任意N-2组合故障的暂态稳定详细计算和分析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2745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910031108.6
申请日:2009-04-27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河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网年度运行方式报告自动生成方法。本发明建立数据库存贮与管理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相关的数据,设计与生成规范化的报告和报表模版。根据计算任务,自动形成计算数据,按年度方式分析计算工作流程组织计算任务。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根据登录用户数量、机群节点的运行状态、计算任务等信息,动态优化分配计算资源。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基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定量分析理论,自动实施计算,自动分析与汇总分析计算结果。自动生成规范化的电网年度运行方式报告、安全稳定分析计算报告、无功电压分析计算报告和短路电流分析计算报告,提高电网年度方式编制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效率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262929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110457145.0
申请日:2011-12-31
IPC: G06F19/00
Abstract: 台风引发输电线路故障概率的评估方法适用于对输电线路受台风影响后的故障概率进行评估。该方法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受台风和环境因素作用的量化评估以及台风导致线路故障的概率建模两个任务。前者主要评估台风引发输电线路故障的途径以及关键因素,包括内因(线路的设计强度及状态等)和外因(台风、地形、降雨等因素);后者主要建立合理的故障概率模型,计算与关键因素的量化评估结果所对应的线路故障概率。本方法避免了评估复杂的线路、杆塔的各类荷载以及实时的抗风能力,同时考虑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以及各种故障途径的特点,符合台风引发线路故障的机理,与广域测量分析保护控制系统相结合,提高电力系统防御台风灾害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