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碳排放量的综合能源配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199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007512.4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碳排放量的综合能源配网系统,涉及综合能源配网技术领域,为了解决配电网碳排放量数据获取不精准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获取准确的碳排放因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能源数据中的每个数据源的来源和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碳排放因子模型,可以对实际能源数据的每个数据源中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分析,了解碳排放的来源和程度,碳排放因子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实际能源数据中的碳排放量,为减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对第一异常数据和第二异常数据作为最终待处理碳排放数据中碳排放的异常数据,保证最终得到的有效异常数据的清晰明确和准确性。

    一种高压电线除雪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17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36803.0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线除雪装置,涉及电线除雪领域,包括板车、热风除雪单元以及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升降部件以及U型架,U型架设置在升降部件的顶部,升降部件安装在板车上,并能驱动U型架上下运动;热风除雪单元包括高压风机、波纹软管、风筒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风筒内部为中空设置,其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本发明通过高压风机将高压气体通过波纹软管输送至风筒内,通过加热器件对风筒内的高压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压气体通过风筒吹向电线,继而利用高温气体融化电线上的雪,这样不仅效率高、安全性好,还能够减少电网损害,保障电力供应。

    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4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43989.3

    申请日:202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数学模型并采用提升策略,规划运行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步骤2:构建间歇性能源发电接纳能力评估模型以及新能源接纳能力日前评估模型;步骤3:构建基于多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有效评估一定限电比例要求下可接纳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步骤4:构建基于地区功率平衡的新能源最大接纳能力评估模型,为各地区新能源的装机规模和建设时序提供参考;步骤5:采用基于接纳能力的新能源调度方法,为电网吸纳和调度新能源提供参考;本发明具有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对接纳水平准确评估、无需反复迭代寻优、实现新能源和运行控制的优点。

    一种110kV输电线路耐张单串绝缘子更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935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331552.0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子更换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110kV输电线路耐张单串绝缘子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立柱,两组所述立柱的外壁均插接有插槽,所述插槽开设在横梁的内部;所述立柱的外壁均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槽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部的限位装置,用于通过限位槽固定住横梁的位置。将拆卸下的耐张单串绝缘子放置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与两张防脱网围成的空间中,拧动旋钮可以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互靠近,夹持住耐张单串绝缘子,固定更加的牢固,携带更加的方便。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具有便于固定拆卸下的耐张单串绝缘子的优点。

    一种钢芯铝绞线折弯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68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15462.1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芯铝绞线折弯装置,涉及钢芯铝绞线折弯领域,包括底座、驱动组件、折弯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U型板以及安装在U型板内的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装有折弯头;驱动组件安装在底座上,并与U型板连接,用于驱动U型板横向运动,本发明通过正向转动丝杠,丝杠驱动U型板及折弯头向钢芯铝绞线移动,对钢芯铝绞线进行折弯,使用丝杠驱动,通过较小的旋转力矩,可以产生较大的直线推拉力,实现力的放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省力,并且丝杠可以通过旋转精确控制折弯头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实现精细的折弯角度和力度控制,减少了在折弯过程中对钢芯铝绞线的损伤,提高了作业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