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76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180382.X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端数据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使用的测量终端的终端节点位于配电网的各支线的末端位置,该方法包括:计算各终端节点的故障初始波头时刻的步骤;根据各终端节点的故障初始波头时刻和支线线路长度计算主干线上与各终端节点对应的各虚拟节点的故障初始波头时刻的步骤;根据各终端节点的小波变换模值、各虚拟节点的故障初始波头时刻、以及线路长度数据来确定主干线上的基准节点的步骤;根据基准节点相邻的两虚拟节点的故障初始波头时刻、以及线路长度数据判断故障点在主干线或者在支线上的步骤;以及计算出故障点位置的步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现对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54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279773.8
申请日:2014-06-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参数识别法与行波法结合的配网混合线路测距方法,所述混合线路为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包括以下步骤:对故障发生后混合线路两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相模变换;采用分布参数识别法计算连接点处电压,初步确定故障区段D1;利用行波法确定故障区段D2,并实现故障点具体位置的确定。本发明提供的配网混合线路测距方法,将基于工频量的分布参数识别法和单端暂态行波法有效融合,判断故障在混合线路中的发生区段并有效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适应于增强配电网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故障区段划分和故障准确和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461464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040683.8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在首次预判故障线路错误时,利用开关柜投切功能,通过线路投切的线路增量算法进行二次选线,提高了故障线路选线的准确性,避免了多次投切线路,且无需增加额外的一次设备,达到了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13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80410.8
申请日:2016-03-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西安双英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平台的CT无线测试仪和同步测试方法,该CT无线测试仪包括:位于CT二次侧的测试仪主机,包括电压电流输入端、第一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以及主机处理器;以及位于CT一侧次的电压采集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测量电路、以及从机处理器,还包括无线收发装置,包括与主机处理器电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收发天线,以及与从机处理器电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收发天线,其中,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变频电源法的CT测试仪,由于电流互感器一二次侧距离过远而造成的一系列测量困扰外,还能与手机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测试仪功能和应用范围的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204065299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372384.5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的语音对线器,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伸出于机壳外的用于连接被测试电缆屏蔽层的接线端子P、用于连接变电站接地网的接线端子G、用于连接被测试电缆芯的接线端子T1和T2;机壳内设置有双工对讲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双工对讲模块包括通信输出端子X1和X2;通信输出端子X1与接线端子P相连接,通信输出端子X2与接线端子G相连接;声光提示模块包括测试端子C1和C2;测试端子C1与接线端子T2相连接,测试端子C2与接线端子T1相连接;机壳上的接线端子G与接线端子T1在机壳内部短接。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变电站的语音对线器,具有可携带方便、对线效率高、避免了无线通信的干扰大的问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7650275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21672276.X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电路的核相判别装置,及基于过零点比较的核相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电容分压电路、数字电路、中央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电容分压电路的输入与母线侧三相电压输出、线路侧三相电压输出连接,电容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数字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数字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连接。通过采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减少二次接线,且采用基于过零点判别的核相方法,核相结果更加可靠,方便操控的同时其功能可拓展性也得到了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942460U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20397153.X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多功能整流桥,包括由四个二极管D1~D4组成的整流桥和一个针孔式开关组;所述针孔式开关组包括六个针孔式开关;所述六个针孔式开关分别为第一针孔式开关K1、第二针孔式开关K2、第三针孔式开关K3、第四针孔式开关K4、第五针孔式开关K5和第六针孔式开关K6;当针式接触器插入针孔式开关的针孔时,针孔式开关接通;当拔出针孔式开关的针式接触器时,针孔式开关断开。通过六个针孔式开关的开关,使得操作电源可直接连接输出端或者通过整流桥连接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多功能整流桥,具有可以提高整流桥的寿命,降低开关机构的故障率,增强供电可靠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3561717U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20649780.3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分电屏直流接地报警装置,包括若干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安装在分电屏上的信号采集放大单元、模数转换单元、单片机、低频信号源、液晶显示器和监控单元,单片机依次对各个支路电流信号和低频电压信号进行同步采样,然后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接地电阻值,输出故障支路和告警数据,并通过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布式布置该设备,能及时发现直流系统出现的故障并确定故障回路,方便地实现直流接地故障的定位,从而实现故障的快速查找和避免停电排查,帮助维护人员快速消除安全隐患,也大大的减少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完善了直流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功能,对于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7502656U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21735327.9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控制回路断线故障定位装置,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启动模块、采样装置、控制器和显示器;启动模块一端与保护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器连接,采样装置输入端与开关控制回路各节点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通过设置启动模块,在接收外部保护装置的告警信号,自动启动采集装置对开关控制回路中的各主要节点电压量进行采集,主控制器根据各节点的电压量找出电压变位点,进而定位出断线位置或范围,相比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本方案可自动及时的定位出开关回路断线异常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05450153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20241416.7
申请日:2016-03-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 西安双英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平台的CT无线测试仪,该CT无线测试仪包括:位于CT二次侧的测试仪主机,包括电压电流输入端、第一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以及主机处理器;以及位于CT一侧次的电压采集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测量电路、以及从机处理器,还包括无线收发装置,包括与主机处理器电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收发天线,以及与从机处理器电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收发天线,其中,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第二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基于变频电源法的CT测试仪,由于电流互感器一二次侧距离过远而造成的一系列测量困扰外,还能与手机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测试仪功能和应用范围的扩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