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314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48685.8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USRP的物联网设备流量分析装置,该装置包括:定制2G基站、定制4G基站、基站部署终端和流量分析终端;其中,基站部署终端部署有基站程序、并分别于定制2G基站与定制4G基站相连接、以及与流量分析终端部署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中;定制2G基站,用于与2G类型对应的第一待测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定制4G基站,用于与4G类型对应的第二待测物联网设备建立连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丰富了物联网设备流量分析的实现方式,满足了不同物联网设备的流量分析需求,还提高了物联网设备流量分析的可靠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0698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69169.3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CAN总线协议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将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发送到车辆CAN总线中,以使车辆中各车载装置进行识别;确定车辆中存在控制状态发生前后变化的目标车载装置,并配置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对应的帧ID为目标车载装置对应的CAN协议数据的帧ID;确定第二协议构造数据集中复测协议构造数据发送到车辆CAN总线中,以使车辆中各车载装置进行识别;确定能够使目标车载装置发生控制状态前后变化的复测协议构造数据,根据所述复测协议构造数据确定数据中的目标位,将帧ID和目标位作为构造规则确定目标车载装置的CAN协议数据,减少采用被动监听分析数据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5827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348641.5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外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包括设置于车联网终端中的流量采集模块、规则匹配模块和异常分级模块,其中,所述流量采集模块采集进入车联网终端的流量数据,并将所述流量数据传输给所述规则匹配模块;所述规则匹配模块通过预设规则库中的信息,检测所述流量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数据信息,并当检测到存在所述异常数据信息时,将检测到的异常结果和所述异常数据信息发送给所述异常分级模块;所述异常分级模块通过预先设置的异常分级映射表,确定所述异常数据信息的安全威胁等级;其中,所述异常分级映射表中设置有数据内容类型与安全威胁等级之间的预设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入侵行为的有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7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55074.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不可信环境密钥管理方法,涉及密钥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生成随机盐值;基于所述随机盐值,对明文特征库与程序源码进行加盐计算,确定密态特征库与含盐程序;建立可信通道,通过可信通道,将密态特征库与含盐程序发送至不可信终端环境并进行加载;获取输入的网络数据报文,基于密态特征库与含盐程序,对不可信终端环境内输入的所述网络数据报文进行管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可信终端环境中存在的特征库数据易泄露、遭受攻击风险高、特征匹配性能低以及网络数据报文管理缺乏有效机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不可信终端环境下保障数据安全,提高特征匹配性能以及确保网络通信正常有序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3526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1042795.4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9/40 , H04L47/2483 , H04L47/2441 , H04L67/141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可以识别新型网络流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从待识别网络流量内提取前预设数量个数据包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然后计算待识别网络流量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与各个类簇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每个类簇包括一种类别的网络流量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在计算的距离中的最短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获得最短距离对应的类簇的目标类别。再将报文信息对应的报文二维数据矩阵和行为信息对应的行为二维数据矩阵输入目标类别的网络流量识别模型,确定待识别网络流量是否为恶意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235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042795.4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L29/06 , H04L29/08 , H04L12/851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可以识别新型网络流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从待识别网络流量内提取前预设数量个数据包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然后计算待识别网络流量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与各个类簇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每个类簇包括一种类别的网络流量的报文信息和通信行为信息。在计算的距离中的最短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获得最短距离对应的类簇的目标类别。再将报文信息对应的报文二维数据矩阵和行为信息对应的行为二维数据矩阵输入目标类别的网络流量识别模型,确定待识别网络流量是否为恶意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10698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11369169.3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CAN总线协议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将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发送到车辆CAN总线中,以使车辆中各车载装置进行识别;确定车辆中存在控制状态发生前后变化的目标车载装置,并配置初测协议构造数据对应的帧ID为目标车载装置对应的CAN协议数据的帧ID;确定第二协议构造数据集中复测协议构造数据发送到车辆CAN总线中,以使车辆中各车载装置进行识别;确定能够使目标车载装置发生控制状态前后变化的复测协议构造数据,根据所述复测协议构造数据确定数据中的目标位,将帧ID和目标位作为构造规则确定目标车载装置的CAN协议数据,减少采用被动监听分析数据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49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48687.7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CAN总线协议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待解析的CAN总线协议划分为离散内容和连续内容;针对离散内容,按照第一设定筛选对比方式进行解析,并输出离散内容解析结果;其中,第一设定筛选对比方式包括对采集到的两种离散车身状态交替变化的CAN数据帧进行筛选对比;针对连续内容,按照第二设定筛选对比方式进行解析,并输出连续内容解析结果;其中,第二设定筛选对比方式包括对采集到的两种连续车身状态的CAN数据帧和指定变化趋势进行筛选对比。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CAN总线协议解析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13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72082.0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W12/106 , H04W12/122 , H04L9/32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Mavlinkv2签名帧安全性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无人机基于Mavlinkv2协议的通信报文,通信报文携带签名帧;根据通信报文中的签名标志位,确定通信报文是否启用签名机制;基于确定结果,对通信报文进行篡改伪造处理,得到目标报文,目标报文中包括伪造飞行数据;基于无人机的当前飞行数据和伪造飞行数据,确定签名帧对应的安全性检测结果,该安全性检测结果用于表征签名帧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便于后续优化无人机的通信安全防护机制,以降低无人机的通信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安全攻击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66063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724558.4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IPC: H04W4/40 , H04W12/03 , H04W12/06 , H04W12/128 , H04W12/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V2X身份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和身份管理端,客户端分别生成用于身份注册的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身份认证的第二请求信息和用于身份撤销的第三请求信息,身份管理端则分别设置有身份注册模块、身份认证模块和身份撤销模块,客户端生成的各种请求信息被分别发送到相应的处理模块实现对对应的功能操作;本发明将维护注册、认证和撤销三条联盟链,分别处理V2X系统身份注册、认证和撤销业务。因此,不同业务可并行处理,提高系统身份管理效率;同时,底层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和跨业务的数据交互,提升安全性和可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