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134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14874.0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采集历史负荷数据集,基于所述历史负荷数据集,通过负荷预测,得到各时段各节点负荷数据集,基于所述各时段各点负荷数据集,输入到预先构建的前瞻性强化学习模型中,得到待测试时段内无功电压控制策略。本申请通过获得整体时域上的无功电压最优控制策略,有助于解决传统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模型的精度损失和基于某一特定断面下,系统运行并非最优运行状态的问题,通过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状态,前瞻性地设定若干控制策略,有助于实现整体时段上的系统最优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2930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65637.X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IPC: G06F30/27 , G06K9/62 , H02J3/06 , H02J3/48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系统有功潮流在线优化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构建有功潮流在线优化模型,并配置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利用历史数据对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智能体进行预训练,得到仿真电网环境智能体;利用电网环境对仿真电网环境智能体进行强化训练,得到有功潮流在线优化控制器;将电力系统的实时状态参数作为有功潮流在线优化控制器的输入,经运算输出发电机最优决策,将发电机最优决策作用在对应发电机中,实现实时最优控制。本发明通过“状态——动作——奖励”的交互训练框架,得到了有功潮流最优控制在线模型,尤其在面对大规模电力系统时,可实时做出发电机最优出力控制,在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约束的条件下,降低系统发电机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92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28958.7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IPC: H04L67/10 , H04L67/1097 , H04L9/40 , H04L41/06 , H04L41/069 , H04L4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面向调控云平台的广域分布式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层,用于分类存储交换数据;平台层,介于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用于对交换数据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数据提供给应用层;应用层,用于将平台层提供的数据提供给业务系统。本发明提供统一的“交换可配置、方式可控制、状态可监视”的数据接收/抽取、转换、发布服务,调控业务系统、调控云平台和其他业务系统只需要连接到数据交换平台,就可以相互之间获取交换数据,而不需要各自分别去建立专用连接通道。通过数据交换统一管理,满足“数据驱动”单位或部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841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16592.4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猛猛 , 雷晓宇 , 王艺博 , 胡满 , 郭骏 , 柳玉 , 黄军高 , 徐希 , 丁学田 , 李雷 , 林德力 , 张楷 , 孙义杰 , 周志涛 , 吕猛 , 杨永瑞 , 夏正国
IPC: G06F16/2452 , G06F16/242 , G06F16/2455 , G06F16/2457 , G06N5/04 , G06N3/0455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网调度业务领域的Text‑to‑sql模型微调方法及数据查询系统,包括以下步骤:从电网调度业务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库、数据库表信息,构建数据库Schema;构建用于微调大模型的电网调度业务领域的问答对集合;基于大模型对上述问答对集合进行扩充,生成问答对数据,形成新的问答对集合;对形成的新的问答对数据进行批处理,构建大模型指令微调数据集;模型微调。通过上述方案有效处理电网调度业务中的各种查询问题,提高了电网业务SQL的自动生成的准确率;提升电网数据智能查询的准确性和处理能力,为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分析和快速响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26218.4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411 , G06N3/04 , G06N3/084 , G06N3/08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历史大气参数值以及对应的历史大气可降水量,构成大气可降水量反演训练样本;构建由自编码器和/或支持向量机组成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模型,并将训练样本输入至大气可降水量反演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得到目标反演模型;获取大气传感器观测的大气参数值,并将大气参数值输入至目标反演模型中,得到大气可降水量反演值。该方法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提高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的适用性以及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2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58685.5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国庆 , 胡满 , 刘之滨 , 王艺博 , 张勇 , 任浩 , 吴艳平 , 徐飞阳 , 王清未 , 张海东 , 窦仁晖 , 姚志强 , 苏猛猛 , 郭骏 , 郭万舒 , 樊陈 , 刘宇 , 杨青 , 任辉 , 姜玉磊
Abstract: 一种广域宽频振荡监测告警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在线监测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各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宽频测量数据的振荡频率和幅值,并与预先确定的危险振荡模式频率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满足,当幅值越过阈值,满足持续时间条件后,即给出告警;按照预先设定的告警逻辑,结合振荡特征信息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对告警进行关联分析;基于对告警进行关联分析的结果融合历史运行规律信息进行设备级阈值的动态修正。本发明构建重点关注的危险振荡模式频率阈值,增加幅值变化趋势的告警逻辑,结合历史运行规律进行阈值动态修正,可以提高告警的有效性;同时打破了设备类型之间的壁垒,有效解决当前告警仅关注单一设备,存在告警信息不清晰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88224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96348.7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模型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包括:数据上链模块、数据维护模块、数据审计模块、数据同步模块和数据订阅模块;数据上链模块用于将电网模型数据同步至各个区块链节点中;数据维护模块用于对状态数据库中的电网模型数据进行维护操作;数据审计模块用于将维护操作广播至各个区块链节点中;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构造维护操作对应的维护操作记录并将维护操作记录发送至当前调度中心的区块链节点;将维护操作记录广播至各个调度中心的区块链节点;数据订阅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块链节点的状态数据库中的更新数据;将更新数据同步至当前调度中心的区块链节点的状态数据库。应用本发明可以对电网模型数据进行全局统一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97852.2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模一体化的数字电网多层级显示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分别从拓扑和信息层次分析了数字电网在宏观、介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下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并基于图论对电网的关键节点进行分类,从中逐步简化原始图论模型,形成三个抽象级拓扑模型:原始拓扑模型、网架拓扑模型和地理拓扑模型,再将这三种拓扑模型反向应用,可以逐步实现数字电网的分级显示。本发明将电网工程数字化成果与数字电网多级显示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供电网可视化支撑,解决运维的实际工作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924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89537.7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数据移动互联技术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多源数据存储与访问复杂导致访问电网中数据时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统一基础硬件架构,建设信息网络安全接入网关,将信息网络接入电网移动数据中;建立数据整合模块,对数据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型,对于移动应用采取权限控制;实现智能电网的移动数据互联,对数据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建设适用于移动互联数据的信息网络安全接入网关与安全隔离装置应用,构建统一的多源数据模型,降低多源数据存储和访问中的复杂性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