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9479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773857.0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负荷脱网冲击并计及机组调节能力的电源及负荷紧急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在充分计算某些地区电网或大型厂矿企业自备电网运行机组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根据负荷损失量判断是否需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在需要时根据机组、负荷运行功率精准选择切机、切负荷对象。本发明保证了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控制措施的精准有效,提高了电网在故障或特殊方式下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电网失压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877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41320.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紧急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从调度数据网获取调度数据,从装置本地获取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利用预先构建的PLC策略解释器与执行器解析调度数据,得到逻辑处理类型及策略配置内容,根据逻辑处理类型及策略配置内容确定对应的执行程序;所述逻辑处理类型包括普通逻辑处理类型、策略表查询处理类型和复杂逻辑处理类型;根据模拟量数据、数字量数据和所述对应的执行程序,进行安全稳定控制。优点:能够实现安全稳定控制普通逻辑自适应、离线策略表更新自适应以及复杂逻辑自适应,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精准化水平,降低单纯依赖离线稳控策略而带来的安全、经济风险,推动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14017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206410.7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异常处置决策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上送调度端的异常描述,构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异常模型,确定每个异常的具体属性,根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实时上送的异常变位信号,判断发生的异常对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影响和对异常处理的优先级。本发明可以在调度端识别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各个装置的异常状态,挖掘出发生的异常对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影响,并提醒调度运行人员异常的处理级别,有效的支撑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减轻运维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0176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06410.7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异常处置决策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上送调度端的异常描述,构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异常模型,确定每个异常的具体属性,根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实时上送的异常变位信号,判断发生的异常对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影响和对异常处理的优先级。本发明可以在调度端识别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各个装置的异常状态,挖掘出发生的异常对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影响,并提醒调度运行人员异常的处理级别,有效的支撑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减轻运维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516904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776182.5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电源脱网冲击并计及机组调节能力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在充分计算某些地区电网或大型厂矿企业自备电网运行机组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根据机组损失量判断是否需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在需要时根据负荷运行功率精准选择切负荷对象。本发明保证了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控制措施的精准有效,提高了电网在故障或特殊方式下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电网失压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4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03398.4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14 , H02J13/00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可中断负荷的紧急精准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区域控制主站获取可切负荷量序列表;区域控制主站获取第一需切负荷量;区域控制主站根据第一需切负荷量,按层级进行最小欠切匹配,并切除匹配成功的控制子站对应的可切负荷;若存在第二需切负荷量,区域控制主站则将第二需切负荷量发送至对应控制子站进行切除负荷处理。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规模可中断负荷的紧急精准控制系统,满足大规模分散的可中断负荷站点接入,通过逐层级进行最小欠切匹配,实现对可中断负荷根据优先级排序精准快速切除,解决了不能准确区分被切除线路上大量可中断负荷和不可中断负荷以及措施执行后不平衡容量较大,造成大面积停电损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5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91774.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刘天翼 , 薛峰 , 董希建 , 李雪明 , 王忠明 , 卢军 , 李碧君 , 李志辉 , 颜云松 , 李明应 , 尹旭阳 , 方勇杰 , 罗剑波 , 崔强 , 刘平 , 李兆伟 , 夏海峰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控装置识别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的方法和系统,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稳控装置需要识别的直流输电功率损失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直流功率速降以及换流器闭锁。稳控装置每次判出直流功率速降或换流器闭锁,结合系统正常运行时直流输送总功率,计算直流故障后运行换流器的输送功率,识别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本发明保证了稳控装置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单一或相继故障情况下识别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的精准有效,通过进一步采取相适应的控制措施,有利于保障交直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75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810891774.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刘天翼 , 薛峰 , 董希建 , 李雪明 , 王忠明 , 卢军 , 李碧君 , 李志辉 , 颜云松 , 李明应 , 尹旭阳 , 方勇杰 , 罗剑波 , 崔强 , 刘平 , 李兆伟 , 夏海峰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控装置识别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的方法和系统,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稳控装置需要识别的直流输电功率损失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直流功率速降以及换流器闭锁。稳控装置每次判出直流功率速降或换流器闭锁,结合系统正常运行时直流输送总功率,计算直流故障后运行换流器的输送功率,识别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本发明保证了稳控装置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发生单一或相继故障情况下识别直流输电系统功率损失量的精准有效,通过进一步采取相适应的控制措施,有利于保障交直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6178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104886.7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12/911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准切负荷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接入装置。该接入装置包括:两路E1接口、八路光纤接口、中央处理器CPU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两路E1接口分别与控制子站的A套控制装置和B套控制装置连接;八路光纤接口分别与八个控制终端连接;FPGA包括八组光纤收发模块和两组E1收发模块,八组光纤收发模块分别通过串行接口与八路光纤接口连接,两组E1收发模块分别通过串行接口与两路E1接口连接,每组光纤收发模块中均设置有复位子模块,每组E1收发模块中均设置有复位子模块;CPU通过并行总线与FPGA连接。本方案能够适用于实际工程,能够在解决常规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方案通信带宽占用过多的问题的同时,提高可靠性,节约投资成本,并降低维护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4857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28761.0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闭环紧急控制系统厂站端自适应补救策略,通过使主站稳控装置具备一定的自学习能力,当主站稳控装置接收不到当前在线信息时,自动匹配、选择历史在线控制策略表,有效提升在线闭环紧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