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61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83072.6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且定量化的涂膜式船体流线实验方法。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涂膜流线实验的不可重复、不可擦除、无法定量显示流场等不足。本发明基于循环水槽的快速可拆卸导航架装置可以简化实验工序并缩短单次实验周期;通过合理的涂膜配方适配船模不同航速及附体状态可以提升流场显示精度,采用有效的水线、站号线作为标尺实现定量化流场显示,并基于区域流线流管划分方式定量获取流场细节,达到拓展涂膜法流线实验方法在流场显示方面应用,辅助改良船体线型及显示附体结构影响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04905.8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型实验靶舱设计实验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大脉宽爆炸实验的铰连接式刚体运动控制装置。本发明将传统的浮筒用圆形水箱代替,便于调节起浮的高度,有效的减小传统浮筒的上下摆幅问题,控制整个装置的刚体运动位移,并且能降低冲击波对装置的影响。本发明中圆形水箱及环形水箱之间通过三角架及单向铰链连接,能够方便地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钢丝绳使用柔性材料,利用其柔性特征降低瞬间爆炸对环形水箱的冲击影响。本发明便于调节炸药和舰体的位置关系,采用环形水箱较传统的浮箱能够使冲击波从中间穿过,减小冲击波对实验的影响;板架提供配重,减小爆炸冲击引起巨大的晃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7827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41177.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8/27 , G06F18/2433 , G06F18/2131 , G06F18/15 , G06F30/15 , G06F123/02 , G06F111/08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强冲击载荷作用下船舶结构与系统毁伤机理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下爆炸船体结构非线性动力学时空解耦数据分析方法、程序、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采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和单峰映射方法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时空解耦数据分析,实现对水下爆炸船舶非线性演化规律和非平稳特征的表征与刻画。本发明可以基于任意初值条件下得到其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分析结果,实现系统参数、初始条件等因素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时,通过符号动力学理论中的移位操作对轨道参数进行调整,实现对变化后的试验结果的预报,即实现系统参数邻域内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85729.2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船体横纵摇且可变气室容积的水下齐射发射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下弹射实验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包括水箱、水平运动机构、发射机构、发射筒间距调节机构;水箱外两侧设有同步带举升机构,水箱与同步带举升机构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安装有定滑轮;水平运动机构安装在水箱底部的轨道支架上,轨道支架通过牵引绳绕过定滑轮与同步带举升系统连接;安装有发射机构的发射筒间距调节机构布置在水平运动机构上;发射机构包括发射筒装置,发射筒装置内设有气室调节装置,发射筒装置底部安装有发射筒横纵摇模拟底座。本装置能够用调控发射筒内部容积,改变发射速度;同时可以模拟水下发射的真实环境,探究船体横纵摇对于发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7904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21197.7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行体水下发射技术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入水弹射试验的减振降载发射平台及发射装置;该发射平台,包括:钢桁架,钢桁架具有多个预埋件,多个预埋件插入至水池的侧壁内;平台支座,设于水池的侧壁上,并与预埋件连接;安装平台,设于钢桁架的底部,且与多个预埋件连接,安装平台上设有降载系统,降载系统包括水平隔振结构和竖直隔振结构;高速入水发射装置,设于安装平台上,且与降载系统呈预设角度设置。该高速入水弹射试验的减振降载发射平台,降载系统经钢桁架的加固设计,结构刚度增大,振动频率响应提高,可应对高速入水弹射试验中高速入水发射装置产生的各方向瞬态强冲击动力载荷分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有效缓冲。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7582.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航行器头部等效模型固定装置,涉及航行器的结构强度试验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尚未提到一种只对航行器头部结构进行试验与分析的装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航行器头部等效模型固定装置,包括:航行器头部固定罩,包括前部固定罩,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的尾部固定罩;前部固定罩包括圆形法兰盘,圆形法兰盘用于与加载装置的加载孔相连接;尾部固定罩通过远离自身弧形边缘的一端连接前部固定罩;还包括航行器头部固定托,用于固定航行器头部;航行器头部固定托滑动设置在两个尾部固定罩之间。可以应用于航行器入水砰击试验中,用于固定航行器头部等效模型,以模拟不同角度入水砰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7607.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冲击载荷加载增强装置和方法,涉及冲击载荷加载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冲击载荷加载技术中,能量利用率较低,并且利用压力罐储存的高压气体进行加载时,难以对大幅值冲击载荷进行模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冲击载荷加载增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椭球腔体,和加载腔体;所述椭球腔体为外壁带有平面的中空椭球型,所述平面穿过所述椭球型所在的椭球体的其中一个焦点;所述平面中间有通孔,所述平面用于连接加载腔体;所述加载腔体远离所述平面的一端开口;所述椭球腔体上还设有泄爆孔。可以应用于结构的冲击试验中,用于研究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响应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387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1106.7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nventor: 孙龙泉 , 姚熊亮 , 马贵辉 , 杨志勋 , 付志强 , 王华琳 , 陆俣丞 , 陈莹玉 , 方明 , 邓沐聪 , 姚譞 , 张淼 , 尹强 , 卢佳兴 , 刘梅 , 周强 , 蒋智超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极地环境下航行体出水的综合实验水箱系统,包括水池主体、造消波系统、制冷减压系统、发射系统、运动模拟系统、阻拦系统、固冰系统、抬升系统、辅助机械系统和楼梯系统,造消波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池壁左侧,制冷减压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方壁面上,发射系统安装在运动模拟系统上,运动模拟系统连接在水池主体底部底板上,阻拦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固冰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池壁两侧,抬升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发射系统运动到右端后与抬升系统形成固定,辅助机械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内部左侧,楼梯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外部右侧。本发明可以实现模拟极地的冰层覆盖、海浪、低温等环境,基于环境模拟开展极地水下发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5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506101.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行体模型装置,包括航行体模型主体和气体喷射系统,航行体模型主体通过连接件与电机滑动端固定连接;航行体模型装置受电机滑动端拖曳垂直移动;气体喷射系统模拟发动机向水介质中进行空气喷流的过程。本发明用于航行体缩比模型装置的运动出水试验,用于研究航行体拖曳出水过程尾部喷嘴向下超音速射流演化机制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特征。探究改变喷管形状、喷管入口压力、航行体运动速度等因素对超音速射流形态、演化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66863.3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行体出水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配重复实验位置偏差的航行体出水发射筒装置。本发明包括包括发射筒装置和发射筒支架,发射筒装置安装在发射筒支架内部;发射筒装置包括发射筒装置包括发射筒,调整块,调整块固定板,带光杆螺栓,弹簧,底盖,细进气管,粗进气管,排水快插,气压传感器,调整块内侧面与发射筒外壁固定,完全约束,调整块外壁通过套着弹簧的带光杆螺栓与调整块固定板固定,使得发射筒可以随着四个调整块在小范围内做二自由度水平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微调方位的作用。本发明用于自动调整重复实验过程中,航行体回填至发射筒时发射筒与航行体的水平位置的偏差,保证航行体模型和发射筒内壁的精确对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