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81208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088208.2
申请日:2016-02-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005 , C02F3/1273 , C02F3/14 , C02F3/2806 , C02F3/303 , C02F3/305 , C02F3/308 , C02F9/00 , C02F2001/46133 , C02F2001/46152 , C02F2101/16 , H01M8/16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流定向调控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工艺流程包括厌氧发酵电子生成室、异养‑自养反硝化室及好氧膜分离室。低浓度有机污水进入厌氧发酵电子生成室后,颗粒态及部分溶解态有机质被填料拦截、吸附,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胞外电流,用于后续自养反硝化过程。同时,微滤/超滤膜分离过程的使用,提升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负荷,保证了固液分离效率,使出水水质满足高标准的污(废)水回用要求。该工艺通过调节有机污水处理过程中电子流流动方向,强化氮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并降低系统污泥产量,减缓膜过滤污染。该工艺能够在常温条件(>15℃)下高效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并显著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482830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388939.5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浓缩消化污泥并产电的装置,由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调节池、汲取液池、循环泵组成,其中: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由FO膜、阳极室、阴极室、阳极电极和空气阴极组成,以正渗透膜 (FO) 分隔出阳极室和阴极室。阳极液为剩余污泥,阴极液采用高浓度肥料汲取液;所述阴极为空气阴极。污泥中有机质经微生物催化,最终以电能形式回收;采用空气阴极无需外加动力增加阴极电极氧气含量; FO膜的设计可以提高装置的产电性能且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剩余污泥的固液分离,从而达到浓缩的效果;阴极液稀释后无需再进行纯水分离,直接农用。本发明更加经济合理地实现剩余污泥的处理并同时获得电能,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产电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4828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388939.5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浓缩消化污泥并产电的装置,由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泥调节池、汲取液池、循环泵组成,其中: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由FO膜、阳极室、阴极室、阳极电极和空气阴极组成,以正渗透膜(FO)分隔出阳极室和阴极室。阳极液为剩余污泥,阴极液采用高浓度肥料汲取液;所述阴极为空气阴极。污泥中有机质经微生物催化,最终以电能形式回收;采用空气阴极无需外加动力增加阴极电极氧气含量;FO膜的设计可以提高装置的产电性能且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剩余污泥的固液分离,从而达到浓缩的效果;阴极液稀释后无需再进行纯水分离,直接农用。本发明更加经济合理地实现剩余污泥的处理并同时获得电能,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产电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1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041958.4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膜分离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含盐污(废)水。本发明的污水脱盐方法通过导电复合膜的过滤及吸附作用实现。导电复合膜采用平板膜组件形式,浸没式方式运行。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复合膜完成对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及回收。本发明耦合膜分离与电吸附除盐工艺,通过预先截留颗粒性污染物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果,降低能耗。本发明装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通过控制外加电压以及膜通量来控制离子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电压以及膜通量的条件下,实现对污(废)水中污染物净化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2381754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95198.7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上海子征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IPC: C02F3/12 , C02F3/3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微网分离生物膜法强化活性污泥氨氮去除方法,涉及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氨氮去除技术,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本发明是采用将填料置于微网装置中,构成微网分离生物膜系统,将微网装置置于活性污泥工艺的曝气池中,利用微网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微网分离生物膜系统中填料表面生物膜对污水中氨氮进行氧化去除。本发明方法对新建污水处理厂可缩小曝气池体积,减小投资,对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可提高活性污泥工艺抵抗氨氮冲击负荷能力以及加强低温下的氨氮去除效果,并具有不增加占地,改造方便,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与原有活性污泥系统互不干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