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塑料干法净化与分离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7446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36699.1

    申请日:2008-04-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塑料干法净化与分离回收系统。由加料口、外侧旋风收集器、外侧袋式收集器、内侧旋风收集器、内侧袋式收集器、干燥分离段和分离器组成,干燥分离段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外管套于内管外,内管上均匀分布有孔眼,加料口连接内管的进口;分离器由分离器进口、弯头和呈V字形的出口组成;有两个出口,分别是外侧风道管和内侧风道管,外侧风道管与侧风道管的夹角为10~120°,外侧风道管的中线偏离水平线的角度为-30~60°;内管出口通过分离器进口连接弯头,外侧风道管连接外侧旋风收集器,内侧风道管连接内侧旋风收集器,外侧旋风收集器通过管道连接外侧袋式收集器,内侧旋风收集器通过管道连接内侧袋式收集器。本发明无废气、废水二次污染,系统不会堵塞。

    一种钢铁厂废水污泥的铬回收及其资源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7291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610023805.3

    申请日:2006-02-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陈德珍 徐科 袁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钢铁厂废水污泥中铬回收并使残渣适合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方法是通过将污泥适当干燥后与碳酸钠(钾)混合并在600~900℃下焙烧,然后用水浸取来实现铬的回收;液固分离后的残渣即成为生产沼气脱硫剂的良好原料。本发明污泥与碳酸钠(钾)混合质量比为1∶0.4~1,焙烧时间为0.5~6h;焙烧产物浸取铬时固液比为1∶5~20、时间0.2~12h。残渣作为原料生产脱硫剂时,除添加必要的助剂外不需要任何处理。整个过程没有污染物产生,钢铁厂废水污泥得到完全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钛白废酸及钛白副产品硫酸亚铁处理焚烧灰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94C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02151027.X

    申请日:2002-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硫酸法钛白废酸及副产品硫酸亚铁处理焚烧灰渣的方法。现有技术中,焚烧灰渣多为填埋处理,而钛白废酸及副产品硫酸亚铁尚无安全可靠出路,这两种废料各自的处理都存在着成本高,处理难度大等不足。本发明利用钛白废酸及副产品硫酸亚铁溶液作为焚烧炉出渣水,即将钛白废酸及副产品硫酸亚铁溶液按20~135g FeSO4/kg干灰渣的比例引入焚烧炉出渣坑处理灰渣,并利用灰渣的碱性中和钛白废酸及硫酸亚铁的酸性,在出渣坑中经过0.5~1小时的厌氧搅动阶段稳定铬后,灰渣排入中转渣坑与空气接触氧化1~5小时,氧化结束时控制渣的滤液的pH值在9~11范围以使灰渣中的重金属在氧化过程中被稳定化。本发明工艺简单、容易实施,以废治废,有效降低了治废、排废成本,减少了焚烧灰渣和硫酸法钛白废酸副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一种废盐热解深度去除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3016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0959784.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盐热解深度去除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包括:热解反应器、深度净化室、废盐冷却转筒、出料装置和二燃室。废盐进入热解反应器,在400‑550℃下热解;热解后的挥发分成分自挥发分成分出口排出,进入二燃室,热解后的废盐在深度净化室内进一步被供入的840‑1050℃火焰或高温烟气加热,下落的热解后的废盐内的有机物继续分解、挥发;去除了有机物的废盐落在废盐冷却转筒上,被通过废盐冷却转筒内的空气或N2冷却后,被刮刀刮离废盐冷却转筒,落入出料装置,经过出料装置外侧的水冷或风冷夹套冷却后排出。该装置和工艺避免了盐的熔融、腐蚀和堵塞,工作安全,装置寿命长,可将废盐的TOC降低至50ppm或以下,较传统热解节能率大于15%。

    一种氰化氢脱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49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540775.2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冯昱恒 陈德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氰化氢脱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氧化钙与湿污泥混合,经干化,粉碎、过筛后,得到半干污泥或干污泥;S2:将半干污泥或干污泥送入热解反应器热解,得到热解半焦和热解挥发分,取其中所述热解半焦作为脱除氰化氢的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可以直接催化脱除污泥热解挥发分中的HCN,避免污泥热解挥发分冷凝后对其中HCN的二次处理,且对污泥热解挥发分中HCN的去除率达到为98%以上,挥发分冷凝后所得热解液中CN‑的含量低至0.2mg/L。

    一种褐煤多级干燥的富氧燃烧锅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1094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561000.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冯昱恒 陈德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褐煤多级干燥的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前置干燥器、干燥管、磨煤机、煤粉分配器、锅炉、气体预热器和脱硫除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安全、连续运行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再循环烟气对褐煤进行预干燥,将燃料中的部分水分在燃烧前排出系统,从而有助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显著减小锅炉受热面积,降低锅炉钢耗量和制造成本,使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性。在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排烟中CO2的浓度,大大简化了CO2的回收成本和难度。

    一种废盐热解深度去除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3016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59784.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盐热解深度去除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包括:热解反应器、深度净化室、废盐冷却转筒、出料装置和二燃室。废盐进入热解反应器,在400‑550℃下热解;热解后的挥发分成分自挥发分成分出口排出,进入二燃室,热解后的废盐在深度净化室内进一步被供入的840‑1050℃火焰或高温烟气加热,下落的热解后的废盐内的有机物继续分解、挥发;去除了有机物的废盐落在废盐冷却转筒上,被通过废盐冷却转筒内的空气或N2冷却后,被刮刀刮离废盐冷却转筒,落入出料装置,经过出料装置外侧的水冷或风冷夹套冷却后排出。该装置和工艺避免了盐的熔融、腐蚀和堵塞,工作安全,装置寿命长,可将废盐的TOC降低至50ppm或以下,较传统热解节能率大于15%。

    一种有热流组织的废物燃烧炉

    公开(公告)号:CN11044026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788254.7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热流组织的废物燃烧炉,由废物热解腔道、热解挥发份输送通道和燃烧腔、热解炭的输送通道和燃烧腔、二燃室组成。所述的热解挥发份的输送通道与热解炭的输送通道是分开的;而所述热解挥发份燃烧腔和热解炭的燃烧腔位于同一腔体内,二者分别供氧燃烧,炭的燃烧是前位、挥发份的燃烧是后位;或者所述的热解挥发份的输送通道与热解炭的输送通道是一体的,在二者的燃烧腔,二者分别供氧燃烧,炭的燃烧是后位、挥发份的燃烧是前位的。本发明所提供有热流组织的废物燃烧炉,通过将废物分成挥发份和热解炭两股热流并通过调整燃烧所需的空气,实现挥发份及热解炭两股热流的错位燃烧和互相弥补,以应对废物水分和组分的波动,并且防治NOx的生成。

    大型生物质及废物热解炉

    公开(公告)号:CN10838456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193861.4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生物质及废物热解炉,包括热解炉腔体、水蒸汽导出区、挥发分导出区和热气流管道;具有紧凑性和自热的特点:所述热解炉腔体由立式布置的加热腔构成,自上而下分为预热段喷嘴区和热解区,加热腔两侧均为加热面,预热段喷嘴区位于进料端,喷嘴喷出热气流直接接触加热生物质或废料,并通过气流导引形成自热;与加热腔两侧的加热面一起实现生物质或废料的热解,而蒸发出的水分和挥发分从垂直于加热面的竖直方向两侧的水蒸汽导出区、挥发分导出区导引引出。本发明中,加热面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布置,例如预热区的加热面之间的间距和热解区的加热面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以适应不同的性质和形状的物料热解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