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分析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149356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047798.5

    申请日:2007-11-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采用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分析装置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电化学分析装置,进一步涉及该装置用于高灵敏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电解、工作站和数据采控三个系统,电解系统为单室结构的电解池(5)、电极支架(7)和固定于电极支架(7)的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1)和参比电极(4),工作电极(2)为纳米掺硼金刚石膜电极,三电极通过电极线(9)与电化学分析仪(11)连接。数据采控系统是装有电化学分析仪(11)的工作站软件的计算机(12)。该装置避免了含汞电极的使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测限可达到10-9mol/L数量级,重现性好;测定过程中避免了通氮除氧操作;同时可实现电极表面的自净更新。本发明可实现样品中多种痕量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

    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非固定型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406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55448.X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非固定型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制备时,利用石墨烯与适配体之间的π‑π堆叠作用制备APT‑GN复合物作为识别元件,同时利用Ag‑S键自组装作用对Ag NPs/BiOBr/ITO电极表面进行巯基功能化,得到作为传感电极的MCT/Ag NPs/BiOBr/ITO电极。通过适配体识别过程中被游离的石墨烯对电极产生的信号增敏效应实现对阿特拉津的分析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非固定型传感策略,避免了适配体在电极上的直接修饰过程,有效提升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限低至1.2pM。此外,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该方法方便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一种自供能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64590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0433045.6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能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传感器包括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阳极电极为用于自发催化氧化反应的GCE/CNTs‑COOH/GDH,阴极电极为Au/Apt;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包括CNTs的预处理、GCE/CNTs‑COOH/GDH的制备及Au/Apt的制备;传感器用于检测液体中的阿特拉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自供能传感分析方法与对ATZ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核酸适配体技术结合,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酶燃料电池自供能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筑与水体中农药阿特拉津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7.5×10‑9mol/L,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在百倍浓度干扰物存在的体系中仍能保持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解决了现有ATZ检测技术灵敏度不高、分析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

    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6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321084.2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硬模板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结构的3DOM TiO2/FTO电极,再利用水热还原法进行Au纳米粒子修饰,制得Au NPs/3DOM TiO2/FTO复合电极,最后通过金硫键自组装膜法将阿特拉津适配体结合到Au NPs/3DOM TiO2/FTO复合电极表面,即制得Aptamer/Au NPs/3DOM TiO2/FTO传感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阿特拉津的识别元素,大大提高了传感器检测的选择性,采用三维有序大孔微观结构的Au NPs/3DOM TiO2复合材料用于识别元素核酸适配体分子的负载,能够有效增强光电催化性能,提高对阿特拉津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低至ng/L级,选择性识别能力高,可应用于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一种自供能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64590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33045.6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能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传感器包括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阳极电极为用于自发催化氧化反应的GCE/CNTs-COOH/GDH,阴极电极为Au/Apt;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包括CNTs的预处理、GCE/CNTs-COOH/GDH的制备及Au/Apt的制备;传感器用于检测液体中的阿特拉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自供能传感分析方法与对ATZ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核酸适配体技术结合,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酶燃料电池自供能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筑与水体中农药阿特拉津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7.5×10-9mol/L,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在百倍浓度干扰物存在的体系中仍能保持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解决了现有ATZ检测技术灵敏度不高、分析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

    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357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308016.8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信号放大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MCH/Au NPs/Au电极的表面分别滴加体积比为(9‑11):(4‑6):(2‑4):(1‑3)的核酸内切酶反应缓冲液、石墨烯‑适配体复合物、待测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和核酸内切酶溶液;(2)将MCH/Au NPs/Au电极在25‑35℃下培养1‑2个小时,用乙醇和超纯水轻轻淋洗电极表面,去除结合较弱的石墨烯,随后在氮气下干燥,取出后进行电化学方法检测,测定微囊藻毒素‑LR溶液的浓度。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利用了高灵敏的电化学分析技术与高专一性识别能力的核酸适配体有效地结合,实现了环境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的超灵敏、高专一性的检测,且仪器廉价便携,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一种原位分子印迹功能化CdS/3DOM TiO<base:Sub>2</base:Sub>/BDD电极对苯并芘的光电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414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234214.X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分子印迹功能化CdS/3DOM TiO2/BDD电极对苯并芘的光电分析方法。首先采用硬模板法结合溶胶‑凝胶法在BDD表面构筑3DOM TiO2,然后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组装BaP原位分子印迹功能化的CdS纳米粒子,构筑出CdS/3DOM TiO2/BDD光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借助光电传感器的催化物种选择和微观结构控制,可实现对BaP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本发明采用原位分子印迹功能化CdS纳米粒子作为选择性识别元素,具有更稳定的印迹位点和选择能力;TiO2的三维大孔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比表面积,不仅有利于识别元素CdS的均匀负载,而且可与CdS形成异质结,使电极获得可见光电响应能力的同时,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使电极具有稳定高效的可见光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采用该传感电极对水样中的BaP进行光电分析检测,检测限达到10‑14mol·L‑1数量级。

    一种光电催化还原处理有机污染物的Pd/3DOMTiO2/BDD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81537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186591.6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催化还原处理有机污染物的Pd/3DOM TiO2/BDD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应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卤代化合物,在BDD电极上通过胶体晶体模板法和溶胶凝胶法在BDD电极表面沉积得到三维有序大孔(3DOM)TiO2,然后通过水热法在3DOM TiO2上沉积贵金属Pd,得到具有高效光电催化还原性能的Pd/3DOM TiO2/BDD电极。本发明选用了电势窗口宽、析氢电位高的BDD电极为基底,同时三维有序大孔TiO2的负载,既具有TiO2的光催化性能,又充分暴露BDD基底,保留其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另外通过贵金属Pd的负载,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提高了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本发明方法简单,所得到电极催化活性强、光电催化还原效率高,可应用于芳香硝基化合物、卤代化合物等的高效光电催化还原降解。

    一种快速测定难氧化废水COD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694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110075278.1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测定难氧化废水COD的方法,该方法以钛板为基体电极,在钛板表面生长直立有序的TiO2-NTs,然后再采用脉冲电沉积锡锑氧化物得到具有光电催化一体化氧化性能的SnO2/TiO2-NTs传感电极,可应用于难氧化废水的COD测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传感电极的构筑方法一方面使SnO2能够大部分进入TiO2-NTs中,且不会完全覆盖TiO2-NTs,有利于光直接照射TiO2-NTs上,充分发挥其光催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锡锑氧化物同时共沉积到TiO2-NTs内部,析氧电位显著提高,电极氧化能力明显改善,与层层沉积的方法相比,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电极催化性能的发挥。由于本发明制备的SnO2/TiO2-NTs传感电极具有光电一体化的强氧化性能,因此能针对难氧化废水快速测定COD。

    采用分子印迹功能化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5720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10086333.7

    申请日:2011-04-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分子印迹功能化修饰电极的光电化学分析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TiO2NTs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修饰电极作为光阳极,用于对内分泌干扰物,尤其是非电化学活性内分泌干扰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高选择性、高灵敏的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光电传感电极的选择性修饰,大大提高了电极的选择性和检测的灵敏度,可以排除多种共存小分子的干扰,检测限达到10-8mol·L-1数量级,电极稳定,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