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有机纳米交联网络基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530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97557.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有机纳米交联网络基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无机固态电解质加工性差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差、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电解质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为电池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得益于聚合物金属有机纳米交联网络基固态电解质‑空气正极一体化材料,锂空气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种宽温固态金属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9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527824.9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固态金属空气电池领域,提供了一种宽温固态金属空气电池,包括:C‑IL@MOF固态正极、IL@MOF固态电解质以及金属负极;所述的C‑IL@MOF固态正极是由导电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离子液体复合而成;所述的IL@MOF固态电解质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离子液体复合而成。一种宽温固态金属空气电池的制备方法,从上至下将C‑IL@MOF固态正极、IL@MOF固态电解质以及金属负极封装在电池中。此集成IL@MOF固态电解质和C‑IL@MOF固态正极的IL@MOF/C‑IL@MOF结构用于宽温固态金属空气电池,表现出快速的反应动力学、超离子传导性和电化学耐久性。

    一种MOF@rGO气凝胶固态锂空气电池正极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446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636694.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金属空气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MOF@rGO气凝胶固态锂空气电池正极及制备方法,空气电池正极为类球形纳米颗粒紧密连接的三维多孔结构,MOF包括UiO‑67等具有离子传导能力的一类MOF,所述类球形纳米颗粒包括球形纳米颗粒和没有棱角的八面体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孔结构由石墨烯气凝胶等具有优异导电性的导电基底提供。本发明中的MOF@rGO气凝胶固态锂空气电池正极,具有高离子传导性、高电子传导性和良好的化学/电化学/空气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空气正极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导电材料结合不紧密、离子/电子传导能力差、化学/电化学/空气稳定性较差等难题,为新型固态金属空气电池及其他储能系统开辟了新的方向。

    一种固态锂空气电池用COF基固态空气正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007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47402.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锂空气电池用COF基固态空气正极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空气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单一的聚合物电解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低和无机固态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固态锂空气电池在室温下工作的要求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提供一种COF基空气正极,其具备稳定性高、离子及电子电导率高且孔隙率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固态空气正极设计困难的技术难点,有效地减少界面阻抗,增加反应位点,从而提高固态锂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光辅助宽温固态锂空气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007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36692.5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金属空气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光辅助宽温固态锂空气电池,包括:锂负极、致密固态电解质层和一个多孔固态电解质层搭载光催化剂的多功能光正极,所述致密固态电解质层的厚度可调小至100μm,致密固态电解质层与多孔固态电解质层构成一体化框架可担载各种光正极催化剂。本发明:光催化正极可以吸收利用全光谱光能,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与热能等多种形式能量;一体化框架保障保证Li+和热量在整个锂空气电池中快速转移;负载光催化剂的多孔一体化框架可以为正极催化反应暴露出更多的反应位点,保证锂离子与电子的有效传输路径,并通过空间结构增强光吸收和光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