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59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13974.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机叶片气动参数与控制器参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初始种群进行定义,即对贝塞尔曲线的控制点赋初值;之后利用贝塞尔曲线的控制点生成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然后判断叶片气动外形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若满足约束条件,则对叶片的气动性能进行静态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获取平均风能捕获效率,判断整体优化过程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不满足,则利用遗传算法产生新一代种群,并转向第2步;若满足,则将最大的平均风能捕获效率对应的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输出;若不满足约束条件,则进行判断整体优化是否满足终止条件之后的过程。本发明优化后的叶片能有效提升风力机平均风能捕获效率,优化模型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1817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83691.9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3 , F03D7/00 , F05B2270/101 , F05B2270/304 , F05B227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风力机最大化风能捕获效率的转速跟踪目标优化方法,通过一阶数字滤波器对最优转速进行平滑处理,并实时对滤波系数进行搜素,以此对转速跟踪目标进行优化。本发明优化了风力机的转速跟踪目标,解决了大转动惯量的风力机在有限范围的发电机电磁转矩控制作用下难以根据快变的风速信号对转速进行快速精确的调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20946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9692.2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4L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1/145 , H04L41/0654 , H04L4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流理论的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停电系统的恢复描述为单源多汇的有向网络;B)基于网络流理论,解析表达恢复路径优化中连通性约束;C)确定线路投运状态;D)建立停电系统恢复路径优化的混合整数线路规划模型;E)采用CPLEX求解,得到最优恢复路径。本发明将非线性模型转变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使其可以采用快速的混合整数模型求解方法,寻优效率高且寻优结果稳定性强,可以适用于大规模停电系统的恢复路径优化中,计算时间满足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7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04944.3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利用风轮动能的风电场一次调频控制方法。针对目前风电场一次调频难以合理地利用各机组风轮动能导致参与电网调频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首先设计风电场一次调频功率指令使电网频率沿设定轨迹运行,同时根据风电场内各机组最大可释放动能比例分配调频功率指令。其次,利用场内各机组最大可释放动能判断切换不同频率运行阶段的时间,实现充分利用风轮动能改善最大频率偏差这一关键调频指标。最后,随着风电场内各机组输出功率减小并小于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功率指令后自行切换恢复至初始状态,电网频率也将逐步上升至稳态值,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频率发生二次跌落进一步恶化调频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6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04946.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网频率动态特性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功率设定方法。针对传统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忽略电网频率动态特性而导致调频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使电网频率沿边界轨迹运行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功率设定方法。具体地,当电网发生频率跌落事件时,风电机组通过设定功率指令使频率沿要求变化率下限值与最低值构成的边界轨迹运行,之后随着功率指令不断下降切换至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平稳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进一步地,根据该方法所构建的风电机组转速最低值与电网频率最低值的单调关系,在不同运行场景下整定方法参数实现风轮动能全部释放,从而有效地提升频率最低值这一调频效果关键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3550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87709.0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频率动态响应等效的风电机组等效惯量估计方法,该方法将风电机组主动支撑下系统的频率变化动态等效为电力系统等效惯量提升后的频率变化动态,风电机组等效惯量为等效后系统惯量减去等效前同步机惯量。与传统电力系统等效惯量评估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量化风电机组不同主动支撑方法下的等效惯量大小,为电网调度运行提供辅助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09408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810976495.X
申请日:2018-08-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同调机组分群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该方法为:对环境风速分布进行建模;根据机组不规则排列时的输入风速相互干扰,建立尾流效应模型;针对不规则排列下的机组,分析因连接电缆不等长造成的动态特性的影响;求解双馈风力发电机电磁系统特征方程,分析该方程的主导模式,并判别同调性依据;取同调判别所得的特征量,作为风电机组分群依据,采用层级聚类算法对场内风电机组进行同调分群;基于分群结果,采用容量加权方法完成系统等值机组参数计算。本发明解决了复杂地形影响下场内机组不规则排布导致的尾流效应,以及集电线路阻抗造成的等值模型精度低的问题,减小了稳态及动态仿真的功率误差,适用于建立风电场等值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57062.7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新能源随机性的含可控移相器电网最优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风电场连续几天风速数据为原始序列数据,将风速序列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法进行建模用来预测风电场风速;再通过风电机组或风电场的功率曲线换算出风电功率,对风电场的风电功率进行预测;鉴于双芯对称离散型可控移相器具有改变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作用,综合考虑风电场和可控移相器以最小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日前经济调度模型;在T时刻通过改变移相器的状态,以目标函数最小情况下的移相器状态作为T时刻移相器最佳状态。本发明在计及新能源随机性的情况下,通过求解可控移相器的最佳状态,改善了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从而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792282.6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分析方法。该方法为:首先构建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模型,设置系统信息及初始参数,随机生成控制变量初始值和粒子初始速度;根据动态潮流计算出风电机组参与调频后进行二次跌落的系统频率值并设为约束;然后计算粒子在各个风速样本下的系统潮流,判断是否满足约束;将约束加入适应度函数,计算各粒子适应度值,获取个体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并更新各粒子速度和位置;接着判断是否满足最大迭代次数,若不满足则返回重新计算粒子在各个风速样本下的系统潮流,若满足则输出最优决策变量以及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值。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计算出在风电参与调频后进行二次跌落情况下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84349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417972.9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斜线平滑功率控制的风机变桨优化方法,针对风机在高风速风况下频繁变桨的问题,该方法在基于斜线平滑功率控制减小风机输出功率波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任意桨距角下的大转动惯量风轮动能缓冲/释放作用,实现风机在任意桨距角下的转速区间控制;变速调节与变桨调节配合使用,变速调节光滑由小幅值、高频率风速波动导致的风电功率波动,变桨调节应对大幅值、低频率的风速变化。本发明在不扩大功率波动对电网频率影响的同时,有效降低变桨动作的幅度和频率,减小变桨伺服机构的疲劳程度和叶片载荷,延长风机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