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941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303780.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植物叶片吸水现象及其占比的方法,包括对所述待测植物在预设周期内按不同土壤含水量分别进行控水培养;获取第一组样本;测量所述第一组样本的同位素含量,得到降雨前各部分同位素值;采用含有稳定氢同位素的标记水对待测植物进行降雨测试,降雨测试以预设强度和预设时间进行;获取第二组样本;测定第二组样本的同位素含量,得到降雨后各部分同位素值;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式,得到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待测植物叶片吸水分占比;本申请提供一种准确且方便的方法来确定叶片吸水现象,用于农林灌溉节水、森林培育等方面,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森林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3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33567.0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丘陵山区结构化植被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定不同植被层的植被盖度,以及收集文献中不同植被结构的地表径流数据和土壤侵蚀量数据;(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减流率、单位盖度减流率或单位盖度减蚀率的计算;(3)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各覆盖层的水土保持作用系数;(4)依据水土保持作用系数构建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化植被指数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植被垂直结构中各层次的水保作用,有效的表征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弥补传统植被盖度评价植被防蚀功能的不足,为水土流失治理的植被措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植被与土壤侵蚀模型提供了新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870288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298421.5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B79/02 , C09K17/4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林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包括:对待改良的杉木林酸性土壤深耕至距表面30~50cm,形成耕层;15~20天后,将杉木林酸性土壤再次翻耕至距20~30cm,并施播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将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与翻耕土壤混匀,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0.56~1.5kg/亩;20~30天后,形成改良的土壤种植层;每年重复以上步骤处理一次土壤,3~5年后形成改良后土壤。本发明的杉木林酸性土壤改良剂,能够改良酸性土,降低土壤中铝离子的含量,并在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通过阳离子吸附,固定营养元素和有机质,逐年扩增团粒结构的规模,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显著提升土壤肥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55903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93975.3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F289/00 , C08F220/06 , C08F220/56 , C08F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89/00 , C08F2/10 , C08F22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造纸黑液主要成分改性高吸水树脂的方法及其材料,方法包括:碱性木质素与水搅拌混合均匀,加入一定中和度的丙烯酸溶液,再加入丙烯酰胺,再加入引发剂60℃反应,再加入交联剂继续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共聚物烘至恒重,粉碎研磨获得复合型木质素改性高吸水树脂。本发明通过木质素接枝共聚和丙烯酸/丙烯酰胺的交联,制备出耐盐性较高、高保水率的环境友好型吸水树脂,在最优条件下,复合型木质素改性高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550g/g,在0.9%NaCl中的吸水率为50g/g。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15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0932.3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B79/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土壤表面均匀撒施盐碱土壤改良剂,并使盐碱土壤改良剂与厚度为5~10cm的盐碱土壤混合均匀,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盐碱土壤质量的6~10%,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由黄腐植酸钾,粉煤灰,1~2mol/L硼酸,魔芋粉,钙基膨润土,硫酸铝,水组成;(2)将盐碱土壤进行翻耕20~30cm,得到耕层;(3)将盐碱土壤表面平整后,用水浇透;然后在浇水15~20天后,将盐碱土壤再次进行翻耕20~30cm,得到种植层。本发明持续调解了土壤的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238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12489.6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流小区泥沙收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集沙桶、集流管、排水管和流量计,集沙桶一端连接径流小区,集沙桶另一端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中设有流量计,流量计用于监测径流数据;集沙桶包括内桶、外桶和桶盖,内桶嵌套安装在外桶中,内桶中从上至下可拆卸的安装有除杂筛网、消能筛网和若干滤水筛网,且内桶上安装若干滤水筛网的位置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内桶上安装除杂筛网和消能筛网的位置处设有若干第二排水孔。本发明将集沙桶设置为内桶和外桶的嵌套结构,依靠径流中泥沙的分选作用、静水中泥沙的沉降规律等原理,分离浑水径流中的泥沙和径流,还可自动监测径流数据的流量计,获取周期性水土流失研究数据更简单,监测数据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23941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03780.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植物叶片吸水现象及其占比的方法,包括对所述待测植物在预设周期内按不同土壤含水量分别进行控水培养;获取第一组样本;测量所述第一组样本的同位素含量,得到降雨前各部分同位素值;采用含有稳定氢同位素的标记水对待测植物进行降雨测试,降雨测试以预设强度和预设时间进行;获取第二组样本;测定第二组样本的同位素含量,得到降雨后各部分同位素值;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式,得到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待测植物叶片吸水分占比;本申请提供一种准确且方便的方法来确定叶片吸水现象,用于农林灌溉节水、森林培育等方面,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森林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198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52823.0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基于MCMC算法,通过数据同化的方法反演模型参数,将模型与实验数据结合,实时获取模型预测结果,并进行同期验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达到通过短期实验获取长期土壤有机碳矿化能力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38455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059607.5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9K17/40 , A01N25/10 , A01N63/32 , A01N59/06 , A01P1/00 , A01P3/00 , A01P7/00 , A01P21/00 , C05G3/80 , C05G3/60 , C09K101/00
Abstract: 一种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海洋贝壳类废弃物粉碎至微粉,然后将海洋贝壳类废弃物微粉与水、多糖按比例混合,分散均匀后进行预冻,预冻后进行升温冻干,最后经冻干后磨成粉,即得海洋贝壳类废弃物超微活性碳酸钙冻干粉;(2)制备改性花生壳多孔材料;(3)将改性花生壳多孔材料、酵母残渣、海洋贝壳类废弃物超微活性碳酸钙冻干粉和蒙脱石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发酵,最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8%,即得土壤调理剂。本发明优点在于(1)原料简单易得且环保。(2)显著抑制和杀灭病虫害,增加有益菌群,维持土壤健康,提高植物免疫能力。(3)具有优良的保肥、保水、透气、吸附固化的固液气三相结构,能极大地原位修复了有机污染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08207157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060932.3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B79/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一种盐碱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土壤表面均匀撒施盐碱土壤改良剂,并使盐碱土壤改良剂与厚度为5~10cm的盐碱土壤混合均匀,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量为盐碱土壤质量的6~10%,所述盐碱土壤改良剂由黄腐植酸钾,粉煤灰,1~2mol/L硼酸,魔芋粉,钙基膨润土,硫酸铝,水组成;(2)将盐碱土壤进行翻耕20~30cm,得到耕层;(3)将盐碱土壤表面平整后,用水浇透;然后在浇水15~20天后,将盐碱土壤再次进行翻耕20~30cm,得到种植层。本发明持续调解了土壤的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从而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