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单元或多元颗粒体系浓度分布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71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10226540.2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化床相关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测量流化床内单元或多元颗粒体系浓度分布的装置。具体结构为:多层侧壁卸料口均匀布置在主体流化床的两边侧壁上;每层侧壁卸料口处的主体流化床内壁上分别设置导轨滑槽,并在导轨滑槽上分别安装取料分隔板;主体流化床的下部通过气体分布板分割出气体预分布室,主体流化床的底部为底部分布板;在气体预分布室内、底部分布板上设置环隙进气管,在气体分布板上设置射流进气喷嘴,射流进气管一端与射流进气喷嘴连接,另一端伸出底部分布板。采用静态下逐步分层取样,能够将各层颗粒全部取出,避免了误差,能真实地反映颗粒实际分布情况;适用范围广,可针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颗粒的分布开展研究。

    热电联产耦合热泵实现区域冷热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1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163699.5

    申请日:2010-04-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节能技术领域的、涉及一种热电联产耦合热泵实现区域冷热联供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厂汽轮机组、热网加热器、热泵、冰蓄冷系统以及附属设备,采用相应的管路连接组成;该系统通过热电联产和热泵的协同作用,除了在冬天通过热电联产和热泵实现向区域供暖外,在夏天通过热电联产的热网,利用热电联产和热泵协同工作为区域提供生活热水和冷量。厂区内的热泵可采用吸收式也可采用压缩式,厂区外的热泵采用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利用热网水或热网蒸汽的热量为热泵发生器提供能量,从而完成热泵系统的循环。本系统和方法充分利用了传统热电联产的供热设备和余热,实现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提高了区域制冷系统过程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一种实现电站锅炉降低NOx排放及稳燃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69402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90754.4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煤粉电站环保燃烧技术范围的一种实现电站锅炉降低NOx排放及稳燃的方法及系统。该系统磨煤机分别连接到流化床气化炉和锅炉,流化床气化炉顶部合成气出口连接锅炉燃烧器。具体方法是将锅炉负荷5~20%的燃煤通过流化床气化,流化床产生的合成气输送到锅炉再燃燃烧器中再燃从而降低NOx排放,或该合成气输送到锅炉主燃料燃烧器作为辅助燃料,在锅炉燃烧劣质煤或低负荷时稳定燃烧;流化床中气化的顶灰和底渣经过处理后输送到锅炉煤粉燃烧器一次风通道和煤粉掺混将未燃尽的成分燃烧。在冷却过程中通过锅炉给水将高温底渣的热量带走,然后送到锅炉的受热面加热。本发明实现了电站锅炉降低NOx排放和稳定火焰的作用。

    热电联产耦合热泵实现区域冷热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1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63699.5

    申请日:2010-04-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节能技术领域的、涉及一种热电联产耦合热泵实现区域冷热联供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厂汽轮机组、热网加热器、热泵、冰蓄冷系统以及附属设备,采用相应的管路连接组成;该系统通过热电联产和热泵的协同作用,除了在冬天通过热电联产和热泵实现向区域供暖外,在夏天通过热电联产的热网,利用热电联产和热泵协同工作为区域提供生活热水和冷量。厂区内的热泵可采用吸收式也可采用压缩式,厂区外的热泵采用吸收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利用热网水或热网蒸汽的热量为热泵发生器提供能量,从而完成热泵系统的循环。本系统和方法充分利用了传统热电联产的供热设备和余热,实现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提高了区域制冷系统过程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一种冷却高氢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喷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6268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14718.5

    申请日:2010-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燃气轮机零部件范围的一种冷却高氢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喷嘴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氮气冷却的方式冷却高氢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喷嘴附近的壁面,以低流速氮气阻止空气和燃料在喷嘴出口附近混合,防止在高氢燃气轮机燃烧室喷嘴附近的壁面产生高温;具体是在空气气室前端固定氮气气室,燃料通道和燃料喷嘴固定在空气气室和氮气气室中央,燃料喷嘴周围装设氮气微孔或微通道,在氮气气室周围装设空气旋流通道。本发明的低流速氮气阻止空气和燃料在喷嘴出口附近混合;低温的氮气起到冷却燃料喷嘴附近壁面的作用,防止在高氢燃气轮机燃烧室喷嘴附近的壁面产生高温,以适应高效低污染和CO2减排的规定。

    一种针对煤掺氢氨气体燃烧的热重分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52924.X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重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煤掺氢氨气体燃烧的热重分析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通过利用加热炉对煤粉进行加热,利用第一气源经两根进气管向加热炉内提供惰性气体,在关闭第一气源的同时,切换第二气源和第三气源,如此可以有效减小实验过程中气流的波动,能够防止由于气体波动造成的重量测量误差;同时,将氢气或氨气等腐蚀性气氛通入加热炉内与煤粉进行异相燃烧,氢/氨等气体和空气分别通过进气管延伸至坩埚的上方,以对冲式进气与煤粉进行混合燃烧,实现煤粉不同进气量、不同升温速率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热失重特性测量。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探究煤掺氢/氨等气体燃烧的特性变化。

    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微混耦合微扩散的复合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5054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0526.X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燃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微混耦合微扩散的复合燃烧装置。在该装置中,第一壳体设置有多个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空气的流向与氢气的流向垂直,第一壳体内穿设有微混喷嘴和微扩散喷嘴,氢气和空气能够在微混喷嘴的内部混合,第一壳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设置有值班燃料喷嘴,微混喷嘴和微扩散喷嘴均匀地设置于值班燃料喷嘴的周围;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微混喷嘴和微扩散喷嘴的出口端均位于第二壳体内,并在第二壳体内形成值班燃烧区、预混燃烧区和扩散燃烧区,氢气和空气能够在微扩散喷嘴的出口端混合。上述方案能够解决回火不稳定、氮氧化物排放升高和热声振荡的问题。

    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微扩散旋流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046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20165.4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流燃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微扩散旋流燃烧装置。在该装置中,第一壳体设置有氢气入口,内部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氢气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壳体设置有空气入口,内部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燃烧室连接的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多个空气微通道,每个所述空气微通道均为缩放结构;多根氢气管道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每根所述氢气管道均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空气微通道并超出所述端板的顶面,所述氢气管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上述方案能够解决回火不稳定、局部超温、氮氧化物排放升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