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5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420237.X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组合热处理成套装置,包括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设有干化炉壳、碳化炉壳和焚烧炉壳,干化炉壳内设有干化内壳,干化内壳上设有进料口,碳化炉壳内设有集料壳,集料壳内设有筛分机构,干化内壳与筛分机构连通,集料壳与焚烧炉壳连通,焚烧炉壳上设有正极材料出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低温区热处理及搅拌使得电解质全部分解,分解后的电解质被石灰乳吸收,电解液达到无害化;中间区域无氧碳化环境,使得粘结剂失效,让电极材料从载流体有效剥离,同时裂解产生的裂解气进入高温区助燃;高温区富氧煅烧,使得正极材料中石墨、导电乙炔及其他碳化物转化成二氧化碳,获得相对纯净的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3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09094.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放电后的锂离子电池,通过上料机,送入步进精拆装置,实现电芯和电池壳体的分离,电池壳体直接回收;电芯在分离过程被切成两半,在输送过程实现了打散,之后进入闭路风选装备,实现了隔膜和正负极材料的分离,隔膜被直接回收,少量的切削杂质也被分离出系统,获得相对纯净的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进入组合热处理系统后,被逐级加热,利用控氧燃烧,实现物料中碳基物料的烧蚀,获得相对纯净的正极材料,实现回收;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本发明中的精确拆分去皮,有效实现了壳体的完全回收,全系统的负压环境进行,保障散逸的电解液被有效处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875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20237.X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组合热处理成套装置,包括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设有干化炉壳、碳化炉壳和焚烧炉壳,干化炉壳内设有干化内壳,干化内壳上设有进料口,碳化炉壳内设有集料壳,集料壳内设有筛分机构,干化内壳与筛分机构连通,集料壳与焚烧炉壳连通,焚烧炉壳上设有正极材料出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低温区热处理及搅拌使得电解质全部分解,分解后的电解质被石灰乳吸收,电解液达到无害化;中间区域无氧碳化环境,使得粘结剂失效,让电极材料从载流体有效剥离,同时裂解产生的裂解气进入高温区助燃;高温区富氧煅烧,使得正极材料中石墨、导电乙炔及其他碳化物转化成二氧化碳,获得相对纯净的正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5635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5620.1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LiPF6基电解液中HF侵蚀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有Si-O基团的有机物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S2、将高镍正极材料加入混合溶液中,搅拌后升温蒸干即得。本发明通过将含有Si-O基团的有机物包覆在高镍正极材料颗粒表面,Si-O基团可与电解液中具有强腐蚀性的HF发生反应,并将其吸附掉,进而抑制电解液对正极颗粒的侵蚀,提高了高镍正极材料的抗HF侵蚀性能,改善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通过一步法就能得到所需正极材料,易于实现工业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76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33078.4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层、硅基材料和锂元素,锂元素预嵌在硅基材料表面,碳层包覆在硅基材料的表面,碳层的厚度为2-10nm。制备时将硅基材料与含有有机碳源和锂化合物的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所得的混合物经过烘干、热解碳化后,得到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低成本、易操作,能够有效改善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首周库伦效率和电化学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9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1392122.9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硅‑碳‑聚合物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复合电极由环化的导电聚丙烯腈化学包覆纳米硅形成核壳结构,再与石墨碳材料复合构成。将微米硅与聚丙烯腈(PAN)球磨形成纳米复合物,将得到的复合物与石墨一并加入到PAN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搅拌均匀,干燥后再将混合物置于惰性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最终复合物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良好。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8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1560111.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二维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将金属单质粉末置于真空管式炉中,然后在惰性气体与CX2气体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煅烧,煅烧后随炉冷却即得到,其中,所述X选自S、Se、Te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利用金属单质与CX2型化合物的金属热反应,原位合成了碳包覆二维金属硫化物电极,碳层的存在形式为石墨烯,有效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从而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仅需一步完成,方法便捷,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6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20286.3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精拆去壳装置,包括拆分机,拆分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旋转的砧盘,砧盘的边侧设有周向布置的电池卡槽,壳体上设有上支架,上支架上设有沿砧盘的运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电极切刀机构和压壳顶芯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精确拆分去皮,全系统的负压环境进行,保障散逸的电解液被有效处置;精确去皮,保障壳体和芯材的有效分离,避免粉碎带来微小金属碎屑影响后续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9748.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覆改性层状LiMO2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环化PAN包覆LiMO2正极材料,同时诱导表面层状相向岩盐相转变,得到层状相‑岩盐相‑PAN表面耦合结构。本发明可以提供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所述包覆方法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06388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33083.5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整锂源成分和配比来氧化改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调整锂源的成分和配比,以适当比例引入氧化性锂盐,与主体锂盐进行分散混合均匀,在后续的混锂煅烧过程能够推动氧化反应,提升Ni2+氧化至Ni3+的比例,减小了材料的锂镍混排程度,制备了具有良好层状结构的三元材料。另外,根据不同的锂盐成分调整对应煅烧程序,优化煅烧温度,降低煅烧过程的时长和能耗,节约了制备成本。本发明所示方法简单易行,所用原料常见易得,对工业降低能耗具有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