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扁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88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7364.2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扁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连接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陶瓷材料、氧化镍、粘结剂、增塑剂、聚乙二醇、三乙醇胺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得到喷涂浆料;(2)将步骤(1)所得喷涂浆料喷涂于基底材料表面并干燥,重复进行喷涂、干燥后,进行烧结处理,制得。本发明可通过调整浆料配比和喷涂干燥叠加的方式实现连接体的厚度可控,可以在1350℃实现低温烧结致密化,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大大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制得的连接体表面致密无裂纹,界面结合处紧密,连接体厚度均一,无贯穿的气体孔道,具备高气密性、高致密性、高工作电压等特点。

    一种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52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07348.3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阴极材料的化学式为(Sr2Fe1.5Mo0.38P0.12O6‑δ)0.9[Sr3(PO4)2]0.1,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原料硝酸锶、硝酸铁、钼酸铵、磷酸二氢铵、甘氨酸和柠檬酸;S2:向原料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搅拌形成凝胶;S3:将凝胶于240~260℃处理1.5~2.5h,得前驱体;S4:将前驱体于1000~1200℃煅烧4~6h,即得。通过简单易操作的自组装方法在电极材料内引入质子导电相,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解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电化学活性低、制备工艺繁琐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一种半自动薄膜磨片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449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22195.4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自动薄膜磨片机,其包括机体和样品,机体内设置有调速电动机,调速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机体并延伸至机体外,且输出轴的端部上活动设置有旋转平台,机体的顶部活动设置有施压金属台,施压金属台的下表面通过施压组件设置有活动起降台,活动起降台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硬橡胶,硬橡胶与旋转平台上下同轴对立,样品位于硬橡胶与旋转平台之间,机体上设置有数显控制器,活动起降台一侧设置精密位移器,调速电动机和精密位移器均与数显控制器电性相连;本发明采用施压组件推动硬橡胶,使硬橡胶与旋转平台配合夹持样品,通过数显控制器和精密位移器的配合,控制调速电动机驱动旋转平台打磨样品,从而制样均匀,提高打磨效率和打磨精度。

    一种用于扁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接触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4154.3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扁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接触层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接触层用于电极和金属连接体之间的界面接触,以钙钛矿陶瓷为主要成分,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基体胶粘剂,添加造孔剂,加入短切纤维与助烧剂,充分混合均匀,经丝网印刷或点胶涂覆法涂覆于电极表面,煅烧后可得到机械强度高、附着能力强、接触电阻小的界面接触层,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电极与连接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界面连接电阻,提升电池功率,实现扁管燃料电池在工作环境下冷热启停带来的应力释放,增强电池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一种具有双重电催化功能的直接碳燃料电池阳极

    公开(公告)号:CN10574265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44227.X

    申请日:2016-04-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47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重电催化功能的直接碳燃料电池阳极,属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该阳极材料为在过渡元素共掺杂的CeO2阳极催化活性相和多孔骨架内外复合纳米颗粒导电相制备而成。所制备的阳极材料有对碳燃料双重的电催化作用,既可作为优秀的离子导体,将阴极生成的O2?传递到电极表面,增加电极反应活性位;也可以作为中间物催化碳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提高电池的功率输出。应用本发明的阳极材料组装直接碳燃料电池进行发电,既延长了三相界面长度,提高了燃料气化反应速率,又避免了熔融碳酸盐对电解质的腐蚀,延长了电池寿命。

    一种具有三角管式阳极基体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电堆

    公开(公告)号:CN120048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244325.2

    申请日:2025-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三角管式阳极基体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电堆,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自内而外依次包括三角管式阳极基体和阳极功能层,阳极功能层全包覆在三角管式阳极基体外表面,自两面阳极功能层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阻挡层、电解质层、第二阻挡层和阴极功能层,阳极功能层的另一表面设有连接层;三角管式阳极基体的中空结构为燃料气通道;三角管式阳极基体、阳极功能层、和阴极功能层均为多孔结构,电解质层、第一阻挡层、第二阻挡层和连接层均为致密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组装,具有较高的质量功率密度和体积功率密度,同时具有结构强度高、体积小以及易于集成的特点。

    一种基于质子膜反应器的扁管式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43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3991.6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质子膜反应器的扁管式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装置,包括重整反应器主体,重整反应器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腔及第二反应腔,第一反应腔内部设置有质子膜反应器,质子膜反应器包括阴极层、质子膜层、电解质层及阳极层;第二反应腔内设置有电解质反应器;本发明将重整反应器与质子交换膜技术结合,且质子膜反应器以夹层形式结合在电解质和阴极之间,构建逐层传质结构,避免了重整反应器与质子膜反应器结合不合理造成的反应分离过程不连续、分离效率低、能量转化效率低及能耗高的问题,实现了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高效转化与产物高效分离,具有整体能量转化率高、过程简单紧凑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扁管式燃料电池生产用的界面致密化喷涂制具

    公开(公告)号:CN1182181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07342.6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管式燃料电池生产用的界面致密化喷涂制具,属于燃料电池喷涂制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燃料电池制具不能对燃料电池的侧边曲面进行涂层喷覆的问题;其包括基座和盖合在基座上的盖板,基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半成品电池的容纳槽,每个容纳槽的中部均设置有多个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真空孔;盖板上设置有多个仿形通槽,每个仿形通槽的两个斜边均为斜面溅射台,每个斜面溅射台的表面均粗糙化处理。本发明能够对燃料电池的侧边曲面进行涂层喷覆;喷涂在斜面溅射台上的浆料将在气压的冲击下,沿着斜面溅射台发生溅射,从而能够确保浆料均匀、全覆盖地喷涂到半成品电池的侧边,实现连接体的边缘全覆盖。

    一种CuMn2O4/CNT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833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186378.9

    申请日:2017-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uMn2O4/CNT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将所制备的CuMn2O4与性能优异的CNT复合,制备出高效的电催化剂。该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充分利用原料,设计巧妙等优点。此外,该方法制备的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具有鲜明且独特的尖晶石结构形貌特征,与导电剂CNT复合后,表现出对氧析出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可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应用于燃料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Ni@Au@Pd三层核壳结构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5310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0164798.7

    申请日:2017-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Ni@Au@Pd三层核壳结构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Hummers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将NiCl2与GO制成混合溶液,使用NaBH4还原Ni2+,得到Ni原子。再加入HAuCl4溶液,利用Ni与Au3+的置换反应得到Au。Au包覆于Ni表面,形成Ni@Au双层核壳。再加入H2PdCl4溶液,还原Pd2+,得到Pd原子。Pd包覆于Ni@Au表面,形成Ni@Au@Pd三层核壳结构并负载于还原氧化石墨烯上。该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充分利用原料。该产物具有鲜明且独特的核壳结构形貌特征,且对乙醇氧化和氧还原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