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岩复合地层大断面隧道拱部开挖琵琶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31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43426.X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一种土岩复合地层大断面隧道拱部开挖琵琶工法,将隧道拱顶大断面划分为左工作面、右工作面和中上工作面三个开挖面,施工时首先沿中上部开挖轮廓进行爆破,开挖长度为1榀格栅间距,以形成中上工作面,开挖完成后在中上工作面架设中上格栅以及支撑组件,待中上开挖面开挖至一定距离,开挖左工作面,开挖左工作面后拼装左格栅,再开挖右工作面,开挖右工作面后拼装右格栅,三个开挖面前后错开10m,分层次前进开挖,重复以上步骤以完成拱部最终开挖;由此,本发明可改变目前在土岩复合地层且跨度较大的隧道拱部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不能够兼顾的现状,既可以保证隧道拱部安全的同时,减少施工步序及施工操作复杂性,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护筒外筑护壁旋挖干成孔施工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1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54051.7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筒外筑护壁旋挖干成孔施工工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桩位测量;S2:扩径护筒埋设;S3:钻机就位;S4:扩径旋挖;S5:专用护筒埋设;S6;护壁浇筑养护;S7:专用护筒拔出;S8:清底后成孔。通过专用护筒外浇筑护壁,可对塌陷的空腔进行填充,同时形成护壁,既能防止二次坍塌,又可替换、跟进专用护筒,可有效应对易塌地层桩基成孔,进而保证成桩质量;较长护筒或全护筒跟进,可以减少振动打桩机拔管对桩基可能造成的损伤;较正常旋挖成孔,避免了浇筑时槽壁坍塌造成的桩身夹渣,以及坍方后满灌回填造成的填料浪费和工期耽误。

    一种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工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97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73795.3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围堰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工法,包括:现场调查、筑岛围堰填筑、测量放样、旋挖钻引孔、引孔换填、钢板桩施沉、注浆、基坑开挖排水、腰梁及内撑安装、施工监测、主体结构施工和围堰拆除。本发明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基岩覆土条件下进行止水围堰施工时,首先筑岛围堰施工,结合拉森钢板桩型号规格等选用旋挖钻机,通过旋挖引孔保证拉森钢板桩进入基岩;以拉森钢板桩贯入基岩和入岩范围内的砂性土回填为要素,为钢板桩的临时稳定建立基本约束;然后通过底部注浆延长渗流路径,起到良好的止水效果;最后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边挖边设置腰梁及内撑,开挖至底后集水抽排,为主体结构施工提供良好作业环境。

    用于刚柔复合式基坑的支护桩嵌岩稳定性验算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42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8741.X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刚柔复合式基坑的支护桩嵌岩稳定性验算方法及系统,系统中的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与基坑位置相关的地质参数建立基坑位置与地层相对位置关系的模型,并且设置嵌固深度参数和岩肩的设计宽度参数;在嵌固桩阶段,基于嵌岩面以上基坑外侧的第一主动土参数、岩体水平抗力合力参数及第六支点至桩底的第二距离参数计算临界嵌岩深度参数;在吊脚桩阶段,基于第二主动土参数和第二支点至第四支点的第四距离参数计算临界岩肩宽度参数;根据第一力学模型和第二力学模型判断嵌固深度参数和岩肩的设计宽度参数是否满足稳定性验算条件。本发明的确定临界嵌岩深度与临界岩肩宽度的方法及系统,帮助验算刚柔复合式基坑的支护桩嵌岩稳定性。

    一种大跨拱形全装配式站台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46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6819.5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拱形全装配式站台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底面为拱形的站台,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站台底部两侧的支腿,站台和所述支腿为采用一体化施工技术整体浇筑而成的预制件。本发明创造性的将大跨拱桥建造理念引入地铁装配式站台板的设计建造技术中,利用拱形结构能够形成大跨空间且受力性能优良的优势,为站台板下创造了大跨空间,既满足了车站使用功能,又解决了当前站台板施工难度大、现场施工站台板结构进度慢、操作空间狭小、现场拼装工艺和精度要求高、二次绑扎浇筑混凝土的问题。

    海陆连接区地铁层离式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57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36343.1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一种海陆连接区地铁层离式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含明挖站厅、站台层、一号风井道、二号风井、上下行出入口、无障碍出入口、轨下过街通道,所述站台层由既有区间隧道扩挖而成而形成站台层的联拱结构,所述上下行出入口设置两组,分别位于两侧候车区以连接两侧扩挖耳室与明挖站厅,所述无障碍出入口设置两组,分别位于两侧候车区,所述轨下过街通道紧贴既有区间隧道底板下穿,连接两侧扩挖耳室;由此,本发明可以在保证过海线路纵坡坡度平缓的条件下发挥站厅浅埋的优势,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缓解运营期消防疏散压力;其施工方式有利于快速实现通车,有效避免了纯明挖或纯暗挖方法工作面少、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缺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