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多信息融合区段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115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152641.9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多信息融合区段定位方法,故障发生后,终端对实时测得的零序暂态电流运用暂态能量法、小波法、首半波法提取特征向量上传给主站,输入到经训练后得到权重参数的极限学习机网络中,主站启动多信息融合定位算法并输出区段定位结果。由于安装在线路多个位置的终端能够实时检测到暂态零序电流信号,使基于暂态信息的区段定位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该方法受接地位置、接地时刻、接地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利用极限学习机智能融合,对故障后零序电流暂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融合各种算法以达到互补的效果。既消除单一定位方法的固有缺陷,又可以充分利用暂态零序电流特征,准确确定故障区段,终端间距越小,定位越准确。

    一种交流串入直流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49108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729570.3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一种交流串入直流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直流母线正极电压、负极电压、各个支路的正极与负极的电流,分别提取母线电压的基频交流分量和各直流支路基频电流分量,对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幅值及相位进行分析比较来确定交流串入的支路。本申请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直流选线装置对于交流串入直流系统无法准确定位到故障支路的问题,在工程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网络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951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22707.5

    申请日:2013-04-10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网络重构方法,故障后将所有供电恢复区域分为两个群,与故障线路处于同一段母线的分支电路划分为群A,处于不同段母线的供电恢复线路划分为群B;对于两个群中的所有供电恢复线路,在电压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群A中网损值最小的供电恢复线路,以避免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停电,此时采取“热切换”操作,即先闭合母线联络开关,再跳开故障处断路器。而对于群B中的供电恢复线路,则采取“冷切换”措施,先跳开故障处断路器,再闭合母线联络开关。本发明技术优先选择“热切换”操作,这种操作方法充分利用了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使配电网在正常情况下也可以带故障运行,保证了更多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可操作性强,优越性高。本发明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一种配电网故障模拟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6960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58833.1

    申请日:2018-01-22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故障模拟装置,包括三相故障接口、故障接口控制开关、三相采集单元、三相相间短路电抗、相间短路阻抗控制开关、三相相间短路电阻、单相接地短路模拟单元;三相故障接口、故障接口控制开关、三相采集单元、三相相间短路电抗、三相相间短路电阻顺次连接,其中三相短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即三相短路电阻以星形接线的方式连接;每一相间短路电抗均并联一相间短路阻抗控制开关;所述单相接地短路模拟单元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相的采集单元与相间短路电抗之间,另一端与接地点相连。本发明为配网故障模拟装置,能够模拟配电网常见的相间短路故障和各种单相接地故障,实现物理模拟系统的各种故障状态和暂态过程的模拟。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网络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951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122707.5

    申请日:2013-04-10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网络重构方法,故障后将所有供电恢复区域分为两个群,与故障线路处于同一段母线的分支电路划分为群A,处于不同段母线的供电恢复线路划分为群B;对于两个群中的所有供电恢复线路,在电压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群A中网损值最小的供电恢复线路,以避免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停电,此时采取“热切换”操作,即先闭合母线联络开关,再跳开故障处断路器。而对于群B中的供电恢复线路,则采取“冷切换”措施,先跳开故障处断路器,再闭合母线联络开关。本发明技术优先选择“热切换”操作,这种操作方法充分利用了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使配电网在正常情况下也可以带故障运行,保证了更多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可操作性强,优越性高。本发明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