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6796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026750.2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抑制压接于端子的电线的偏离为目的的带端子电线。带端子电线(10)具备电线(11)和端子(12)。电线具有导体和将导体的外周覆盖的包覆部(24)。电线包括导体的外周面露出的导体露出部。端子具有:绝缘筒(50),保持电线的包覆部;和线筒(48),在比绝缘筒靠前方与电线的导体露出部连接。线筒具有:线筒基部(51);一侧线筒片(52),从线筒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向另一方侧延伸,将导体露出部的外周覆盖;以及另一侧线筒片(53),从线筒基部的另一方侧的端部延伸,在另一方侧与一侧线筒片的外周重叠。线筒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绝缘筒保持的电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另一方侧偏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1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80023243.5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6592
Abstract: 防止盖构件相对于外导体的误组装。屏蔽端子具备:外导体(20),具有由一对侧壁部(26)夹着的连接空间(28),连接空间(28)通过第1开口部(31)和第2开口部(32)而向外部开放;屏蔽电线(70),与外导体(20)连接;内导体(11),收纳于外导体(20),在连接空间(28)中与屏蔽电线(70)的芯线(71)连接;以及盖构件(50),从第1开口部(31)组装到连接空间(28)内,并将芯线(71)和内导体(11)的连接部分包围,在第2开口部(32)的开口缘部形成有与盖构件(50)干涉的干涉部(34)。
-
公开(公告)号:CN1136150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23703.X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04 , H01R13/516 , H01R13/52 , H01R13/533
Abstract: 实现耐振性能的提高。连接器(10)具备:金属制的壳体(11),具有开口部(18);和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保持端子零件(41),以贯穿开口部(18)的状态与壳体(11)一体化,开口部(18)具有朝向端子保持构件(25)的外周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9),端子保持构件(25)具有倾动限制部(51),倾动限制部(51)保持为与伸出部(19)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面接触的状态。因为倾动限制部(51)与伸出部(19)接触,所以即使端子保持构件(25)受到振动,也可抑制端子保持构件(25)相对于壳体(11)的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32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102201.8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11 , H01R13/6582 , H01R24/40
Abstract: 提供能够防止屏蔽性的劣化的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屏蔽端子(20)具备内导体端子(21)和外导体端子(30),外导体端子(30)将内导体端子(21)包围,具有与对方侧外导体(130)嵌合的筒状嵌合部(40)。筒状嵌合部(40)具有:在周向的两缘部(41A、41B)相互对接的对接缘(41);固定触点部(42),其在对接侧半周部(C1)形成为压花状,与对方侧外导体(130)接触;以及弹性接触部(51),其在与对接侧半周部(C1)相反的一侧的相反侧半周部(C2)通过切割冲起而形成,与对方侧外导体(130)弹性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2044778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05752.5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洼田基树
IPC: H01R13/11 , H01R13/187 , H01R4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3 , H01R13/193 , H01R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阴性端子接头及连接该阴性端子接头的方法,其用于在连接突片时,在改善可操作性的同时确保对于突片的足够的接触压力。在主体部中基本上彼此相对地形成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第二弹性片包括:延伸片,沿突片的插入方向延伸;支点部,保持与延伸片的前端部的顶壁的内表面接触;以及挤压片,从支点部向第一弹性片延伸并且通过其前端部挤压第一弹性片而将第一弹性片保持在预加载状态。通过将突片插在延伸片和第一弹性片之间,且突片的前端部推动挤压片并使挤压片倾斜,而解除第一弹性片的预加载状态,并且随着挤压片的倾斜,延伸片以支点部作为支点弹性变形,以将突片弹性保持在延伸片和第一弹性片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326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099500.0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屏蔽端子,能够防止电子元件相对于屏蔽电线的连接部位与外导体端子短路。屏蔽端子(10)具备内导体端子(11)、外导体端子(13)、电介质(12)以及作为电子元件(16)的电容器。外导体端子(13)将内导体端子(11)包围,与屏蔽电线(90)的屏蔽部(93)连接。电介质(12)配置于内导体端子(11)与外导体端子(13)之间。电子元件(16)具有与屏蔽电线(90)的芯线(91)连接的芯线连接部(43)和与内导体端子(11)连接的内导体连接部(42)。屏蔽端子(10)在芯线连接部(43)与外导体端子(13)之间配置有绝缘性的短路防止构件(14)。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366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088461.4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24/40 , H01R24/44 , H01R13/6581 , H01R43/0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屏蔽电线的绝缘部被过度压缩的套管。套管(11)是屏蔽端子(10)具备的圆筒状的构件,配置于屏蔽电线(60)的绝缘部(63)与屏蔽部(62)之间,能够由线筒(18)按压。在套管(11)的轴方向的中途遍及全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形状的凸部(36)。凸部(36)由外导体端子(13)的线筒(18)压扁而伸长。能够防止绝缘部(63)较强地被压缩。
-
公开(公告)号:CN11233513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80039995.3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04 , H01R12/51 , H01R43/24
Abstract: 防止由模制成型体的成型工序中的熔融树脂的注射压引起的软焊接合部的断裂。电路基板装置(A)具备电路基板(10)、设置于电路基板(10)的盖(32)及模制成型体(52)、以及表面安装于电路基板(10)的基板用连接器(11),基板用连接器(11)具有壳体(13)和一体地装配于壳体(13)的金属构件(24、29),通过金属构件(24、29)的软焊接合,基板用连接器(11)表面安装于电路基板(10),模制成型体(52)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将电路基板(10)和金属构件(24、29)以软焊接合的状态包围,盖(32)以配置于将模制成型体(52)的外表面的浇口痕迹(54)和金属构件(24、29)连接的直线路径的中途的状态下埋设于模制成型体(52)。
-
公开(公告)号:CN1135747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80021865.X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504 , H01R13/516 , H01R13/52 , H01R13/533
Abstract: 实现耐振性能的提高。连接器(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保持有端子零件(41);和金属制的壳体(11),与端子保持构件(25)一体化,收纳端子零件(41)的一端部,壳体(11)具有凹凸形状的移位限制部(21),移位限制部(21)形成于壳体(11)中的与端子保持构件(25)的接触面。在金属制的壳体(11)和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热变形时,在壳体(11)中的与端子保持构件(25)的接触面中,通过移位限制部(21)和端子保持构件(25)的啮合可发挥锚固效应,可抑制壳体(11)与端子保持构件(25)之间的相对移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41624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1203800.2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6474 , H01R13/02 , H01R24/4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阻抗匹配的内导体端子及具备内导体端子的屏蔽端子。内导体端子(10)由金属板构成,具备:筒状的第1端子部(11)及第2端子部(12),分别具有开口端;折弯部(15),其将第1端子部(11)和第2端子部(12)连接,与第1端子部(11)和第2端子部(12)各自的开口端的开口对置并将开口覆盖;突片部(13),其从第1端子部(11)中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以及引线部(14),其从第2端子部(12)中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内导体端子(10)具备一对侧部(16),一对侧部(16)以位于折弯部(15)的两侧的方式从第2端子部(12)突出,将折弯部(15)与第1端子部及第2端子部之间的间隙从两侧覆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