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67190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1181609.8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向电池内部添加锂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能够使该电池的性能更好地提高的技术。在此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20),通过对箔状的电极集电体(22)的表面赋予含有粒状的电极活性物质(23)的电极合剂层(24)而构成。并且,该电极(20)中,向电极合剂层(24)添加具有锂离子吸引功能的锂盐(25),将电极合剂层(24)沿厚度方向(Y)等分为第1区域(A1)、第2区域(A2)、第3区域(A3)这3个区域,此时,第1区域(A1)中的锂盐成分量S1和第3区域(A3)中的锂盐成分量S3满足0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913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810179246.8

    申请日:2018-03-0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α)和(β)工序:(α)准备正极活性物质;(β)通过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被膜来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被膜以满足以下的(1)~(3)的方式形成,(1)被膜包含锂离子传导体和铁电体;(2)铁电体分散于锂离子传导体内;并且,(3)在正极活性物质和铁电体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锂离子传导体。

    电极和使用该电极的电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0090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302611.4

    申请日:2019-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输入特性和/或输出特性优异的电池的电极。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电极,具备集电体和配置于上述集电体上的电极合剂层。上述电极合剂层包含活性物质A和活性物质B,活性物质A具备芯部A和覆盖材料A,活性物质B具备芯部B和覆盖材料B。上述覆盖材料A的等电点为7以下,上述覆盖材料B的等电点为7以上,且上述覆盖材料A和上述覆盖材料B中的至少一者的上述等电点不是7。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965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938162.9

    申请日:2016-10-25

    Inventor: 杉浦隆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磷酸化合物的、电池电阻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和非水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由M3PO4(M是Li、Na或H)表示的磷酸化合物。正极活性物质为具有壳部、中空部和贯通孔的中空粒子状,壳部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所述中空部形成于壳部的内部,贯通孔贯通壳部,正极活性物质的DBP吸油量为34~49mL/100g。

    蓄电单元
    19.
    发明公开
    蓄电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435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148176.5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在带状电极的宽度方向上减少了反应不均的蓄电单元。一种蓄电单元,包含卷绕电极体和电极端子,卷绕电极体包含带状电极。带状电极包含集电体和合剂层。合剂层含有活性物质粒子,并被配置在集电体的表面。在俯视的宽度方向上,带状电极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和第3区域。第1区域配置在宽度方向的端部。集电体在第1区域露出,集电体在第1区域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第2区域和第3区域被合剂层覆盖。在宽度方向上,第2区域配置在第1区域与第3区域之间。第2区域的单位面积的反应电阻比第3区域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