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错位太阳能跟踪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90584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184587.6

    申请日:2014-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维错位太阳能跟踪系统,其包括光敏跟踪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光敏跟踪组件包括光敏元件、遮光板、防护罩以及底座和跟踪电路板,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遮光板为通过焊接或拉伸或扭曲形成的错位遮光板结构,错位遮光板结构包括第一遮光板以及至少一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垂直于跟踪电路板,第二遮光板与第一遮光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不大于第一遮光板的跟踪精度,且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的底面中线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两侧的跟踪电路板上均设置至少一对对称分布的用于对太阳能入射光进行数据采集的光敏元件。本发明可提供太阳能跟踪精度。

    一种聚光光伏自然循环相变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8286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821590.4

    申请日:2014-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光光伏自然循环相变散热系统,包括聚光透镜、光伏电池、散热翅片、沸腾换热器、低沸点工质、气液分离器、外部散热器及各部件连接管路。聚光透镜将汇聚后的太阳光照射在光伏电池上转化成电能。其中光伏电池整体封装在沸腾换热器中,沸腾换热器朝向透镜或反射镜的一面透明,里面装有用于循环的低沸点工质,且电池背面的翅片浸没在低沸点工质中,光伏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光伏电池背面的翅片传给低沸点工质,产生的低沸点工质蒸汽中夹带一部分低沸点工质液体,该系统利用低沸点工质的相变换热和重力自然循环进行光伏电池的散热,具有结构简单、外部功耗小、散热效果显著等优点。

    自适应变形变容积相变蓄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04677161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56360.8

    申请日:2015-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适应形变容积相变蓄能器,设有筒状的保温外壁、封闭保温外壁两开口的保温底板与保温盖板,还包括有设于保温外壁内部的内壁和设于内壁内部的换热器,内壁与外壁间留有间隙,内壁包括有肋骨、螺纹连接件和壁面,肋骨是固定在壁面外侧面上或者内侧面的弹性连接棒,所述壁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螺纹连接件数目比壁面多一个,相邻两个壁面通过螺纹连接件接合,并且保温底板和保温盖板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内壁两端的壁面接合。本发明可以避免因工质相变时密度及体积变化引起的容器损坏或者损毁,同时可以保证蓄能容器内部工质高度不因密度变化而降低过多,从而保证换热器保持沉浸在工质中,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均匀性。

    平板集热器用太阳能重力自清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0779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64371.6

    申请日:2013-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8B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平板集热器用太阳能重力自清洁系统,包括有平板集热器,在平板集热器两侧外分别设有可竖直上下移动、具有太阳能吸热功能的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内灌有液体工质,可随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重力变化而移动或伸缩的管道,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分别连通于管道两端,在所述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正上方的位置分别设有左侧遮光罩和右侧遮光罩;还包括有用于清洁平板集热器的玻璃盖板的清洁装置。本发明通过两个有水容器和管道,通过太阳能吸热后的传质,改变两个容器的自重,集热器两边容器的重力改变后产生升降,带动清扫装置对集热器进行清洁,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减少已有的清洁方式的能源和人工消耗。

    无霜热泵系统中的水溶性防冻液的太阳能再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2829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78985.4

    申请日:2013-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霜热泵系统中的水溶性防冻液的太阳能再生系统,包括有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构成连接回路的第一级制冷剂循环系统,由室外换热器、冷却塔、第二循环溶液泵构成连接回路的第二级换热循环系统,由冷却塔、连接管道或槽道、CPC集热器或槽式跟踪型聚光集热器依次连接构成的第三极再生循环系统。为采用水溶性防冻液作为间接除霜型热泵的换热工质,除了室内循环的第一级循环、室外吸热的第二级循环外,增加一个利用太阳能聚光再生的第三级循环,此种方式防冻液再生无额外能耗,无需大量存储防冻液成本低,对系统制热性能无损切有所提高,提高了热泵在冬天低温使用时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5063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514194.6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包括有蓄热器和将蓄热器挂接在车辆底盘上的辅助挂件,所述蓄热器包括有保温外壳、尾气流路和热回收工质区,所述尾气流路穿过保温外壳的前后两面,相应在保温外壳的前后面上分别设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辅助挂件设置于蓄热器保温外壳的顶部。回收系统通过结合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装卸结构、至少一组传输流水线和余热利用端,实现车辆集散点的尾气余热采集与发电的集中实现。本发明通过在车流量动态平衡区域两端建立集中利用余热采集点和余热利用端,通过汽车尾气余热采集端和使用端脱离的方式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使用效率。

    自适应变形变容积相变蓄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0467716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056360.8

    申请日:2015-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适应形变容积相变蓄能器,设有筒状的保温外壁、封闭保温外壁两开口的保温底板与保温盖板,还包括有设于保温外壁内部的内壁和设于内壁内部的换热器,内壁与外壁间留有间隙,内壁包括有肋骨、螺纹连接件和壁面,肋骨是固定在壁面外侧面上或者内侧面的弹性连接棒,所述壁面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螺纹连接件数目比壁面多一个,相邻两个壁面通过螺纹连接件接合,并且保温底板和保温盖板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内壁两端的壁面接合。本发明可以避免因工质相变时密度及体积变化引起的容器损坏或者损毁,同时可以保证蓄能容器内部工质高度不因密度变化而降低过多,从而保证换热器保持沉浸在工质中,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均匀性。

    无电耗太阳能压汽沸腾蒸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47802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685328.1

    申请日:2014-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41 Y02A20/212 Y02W10/33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电耗聚光太阳能中高温压汽沸腾蒸馏系统,包括主机模块、发电模块、聚光加热模块、动力控制模块和压缩模块,主机模块包括蒸发器、电加热器和换热器,电加热器与动力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发电模块包括光伏发电模块,其与动力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聚光加热模块采用开放式循环管道结构与蒸发器连通以交换溶液,压缩模块包括由动力控制模块供电的压缩机、蒸汽管道和收集管道,蒸发器连接后压缩机,压缩机依次连通蒸汽管道、换热器和收集管道。本发明由太阳能以及风能提供运行全部能耗,使用跟踪型聚光集热器加热,及压汽蒸馏的高效制水途径,适用于偏远地区或者海岛等电力难以到达地区或者能源贫乏地区、季节性缺水、水污染地区或者行业。

    间接吸热型太阳能平板一体式淡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61179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13615.4

    申请日:2015-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间接吸热型太阳能平板一体式淡化装置,包括太阳能吸热层、M个蒸发层和M个冷凝层,M为至少两个以上,太阳能吸热层的背阳面与第一个蒸发层贴合后,蒸发层再与冷凝层依次间隔贴合设置,蒸发层内部各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敞口的蓄水槽,相邻蓄水槽间设有导流部,通过导流部将蓄水槽多余溶液输送到下一层蓄水槽,冷凝层是用以冷凝水蒸气的空腔,各蒸发层顶部的蓄水槽接入有溶液进入口,底部有浓溶液出口,冷凝层的底部有淡水采集出口。本发明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寿命长,利用部分冷凝潜热;蒸发面积大;清理维护便利,不会因涂层覆盖、污染或者固体结晶等因素降低产品性能,消除了生物污染、污泥覆盖及盐体结晶的不利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