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3855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332941.0
申请日:2013-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9/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ZSM‑35/MOR共结晶分子筛的绿色合成方法。该方法以硅源、铝源、去离子水、晶种以及无机酸或无机碱为原料,初始原料的摩尔配比为:SiO2/Al2O3=5‑40、OH‑/Al2O3=2.5‑20、H2O/Al2O3=300‑2000,所添加的晶种含量为原料中硅铝氧化物质量的0.1‑10.0%,其中,无机酸和无机碱用于调变体系的碱度。反应初始原料混合物在自生压力和晶化温度150‑200℃的水热条件下,晶化20‑72h,经洗涤、分离和干燥得到ZSM‑35/MOR共结晶分子筛。该方法合成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有机模板剂,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203248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012682.9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ZSM-35分子筛羰基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Na-型ZSM-35分子筛用0.01~1.0mol/L的碱溶液在30~90℃下处理0.5~10小时;得到的产物洗涤至中性,与粘结剂挤条成型后,用硝酸铵溶液交换、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焙烧成H-型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碱改性的ZSM-35分子筛催化剂,与未经过碱处理的ZSM-35分子筛催化剂相比,其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174037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204751.0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A61K49/06
Abstract: 一种具有T1、T2造影功能的掺混型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一种双头双亲有机模板分子溶解于一定溶剂中,然后加入芳香酸、稀土氯化物和ⅥB~ⅧB族氯化物,于适当温度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得一种具有T1、T2造影功能的掺混型造影剂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掺混型造影剂材料具有纳米级粒径及较好的T1、T2造影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134504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56230.2
申请日:2013-05-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高度有序介孔碳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内核,利用静电或疏水相互作用在磁性内核外层充分包覆有机模板剂,通过可形成介孔碳的有机聚合物前驱体与磁性内核表面有机模板剂的自组装包覆,经高温碳化形成孔道高度有序介孔碳包覆的磁性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度有序介孔碳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可应用到生物分离、药物递送、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4665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910010864.0
申请日:200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具体地说是类金刚石碳膜作为基质在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分析中的应用。采用类金刚石碳膜表面作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的辅助基质,对低分子量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解吸离子化效率,同时不产生基质分子的背景干扰,从而实现了低分子量化合物高效,快速的检测。采用类金刚石碳膜作为辅助基质的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是不需要加入任何有机基体的一种新的解吸离子化方法,为天然产物和生态代谢物等低分子量化合物提供了一个通用、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推动了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小分子化合物分析的发展,也为类金刚石碳膜材料的应用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05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392.3
申请日:2008-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癌症基因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是:通过生化反应,对与癌症相关的各种基因之一或其组合的表达情况进行匹配计算,并在计算结果符合要求时,自动合成并靶向释放有效的抗癌药物:完整的自杀基因;然后通过检测完整自杀基因的有无以及其完整程度来判断癌症基因的具体情况;在如上所述的计算过程中,所述作为运算介质的生物分子具体是DNA分子和/或酶。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癌症基因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纳米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癌症的有效和快速检测,并同时也为相关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1745123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395.7
申请日:2008-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自动合成并可靶向释放的抗癌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使用作为运算介质的生物分子,通过生化反应,对与癌症相关的各种基因之一或其组合的表达情况进行计算,并在计算结果符合要求时,自动合成并靶向释放有效的抗癌药物:完整的自杀基因;在其所述的计算过程中,所述作为运算介质的生物分子具体是DNA分子和/或酶。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癌症治疗的能够自动合成并可靶向释放的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条件成立时合成并释放功能性的药物:完整的自杀基因。该方法与纳米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癌症的靶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1745122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394.2
申请日:2008-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能自动合成的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作为运算介质的生物分子,通过生化反应,对与癌症相关的各种基因之一或其组合的表达情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符合要求时自动合成并靶向释放抗癌药物:完整的自杀基因。作为运算介质的生物分子是DNA分子和/或酶;所述制备方法的载体为微流控芯片:具体分为输入单元、计算单元和输出单元共三个功能单元;三个单元之间液体流路顺序联接,并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形成特定物质的定向移动控制。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能自动合成的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在条件成立时合成并释放功能性的药物:完整的自杀基因。该方法与纳米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癌症的靶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1079487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610046699.0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多层复合质子交换膜,具体地说是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的多层自增湿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多孔增强膜和自增湿复合层,多孔增强膜上浇注或喷涂有质子交换膜树脂,形成增强的复合膜,自增湿复合层浇注或喷涂在增强的复合膜两侧;所述自增湿复合层是由金属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树脂组成,其中催化剂(Pt)与质子交换膜树脂的质量比为0.0005∶1~0.01∶1;所述质子交换膜树脂可以为全氟磺酸树脂、磺化聚芳醚砜、磺化聚醚醚酮、部分氟化磺化聚苯乙烯、部分氟化磺化聚芳醚砜或部分氟化磺化聚芳醚酮。通过本发明制成的多层自增湿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和较好的自增湿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845363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510046208.8
申请日:2005-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合成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合成方法,步骤如下:多孔聚四氟乙烯膜经过表面改性以减小水接触角,增强润湿性,在与其润湿性良好的中沸点溶剂或低沸点溶剂中浸渍备用;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高沸点溶剂密闭加热溶解后再加入中沸点、低沸点溶剂制成溶液;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膜上浇铸,加热挥发溶剂后进行结晶热处理即合成了复合质子交换膜。膜厚度可控在5~150μm之间。本发明合成了高性能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具有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与聚四氟乙烯相容性良好、机械强度高、致密性良好、低成本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