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338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74380.9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岩心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不同的完井井型将井下岩心加工成不同岩层倾角的圆柱体;在井下岩心上端面的中心部位开设注射槽;将辅助垫片、井下岩心和模拟井筒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摆放,并置于试件模具中;向试件模具中浇注配制好的包覆材料,制得井下岩心压裂试件;将井下岩心压裂试件放置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机上,开展井下岩心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结束后观察水力压裂扩展情况。该模拟方法使用了新型的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机,在整个压裂过程中,依次注入前置压裂液、携砂压裂液和替置压裂液,符合实际压裂情况,为形成最佳网络裂缝的泵注程序设计和准确认识水力裂缝垂向扩展形态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09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967232.3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支孔眼钻及并行钻进方法,多分支孔眼钻包括依次设置的控制盒、定向模块和钻进模块,所述钻进模块包括送钻系统电机、送钻模块减速总成、挠性杆、联轴器、蜗杆、蜗杆套、导轨和送钻游车,所述送钻系统电机、所述送钻模块减速总成、所述挠性杆、所述联轴器、所述蜗杆依次连接,所述蜗杆套套装在所述蜗杆外,所述蜗杆套与所述送钻游车连接,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蜗杆外侧、且与所述蜗杆平行设置,所述送钻游车嵌在所述导轨内部,所述送钻游车挂接高压软质钻杆。本发明的多孔眼粒子流并行钻井技术可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地层导流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压裂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92726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077223.2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脆性水化泥页岩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测试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的粘土矿物组分、抗压强度、水化膨胀性,并计算综合脆性指数;确定水泥、膨润土、分散剂的类型;制备不同添加量的膨润土和分散剂的水泥石,测试不同复配比例下水泥石的抗压强度、综合脆性指数、水化膨胀性;分别建立抗压强度、综合脆性指数、水化膨胀性与水泥石不同复配比例之间的关系图;确定满足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特征的水泥、膨润土、分散剂的复配比例;制备硬脆性水化泥页岩人造岩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懂、操作便捷,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强度、易水化膨胀的脆性水泥石,能够真实准确的模拟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的力学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562602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977233.1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岩定向井加砂压裂的物理模拟方法,步骤如下:根据模拟地层中煤岩的弱面发育特征选取煤岩材料,并将其加工成煤岩块体;根据模拟地层定向井井眼的井斜角制备定向井模拟井筒;采用隔水层对煤岩块体进行包覆,同时选择包裹层对包覆了隔水层的煤岩块体进行外部浇筑,形成煤岩压裂物模试件;在煤岩压裂物模试件上钻取定向井模拟井眼和水平槽,并粘固定向井模拟井筒;制备含有支撑剂的压裂液,在定向井模拟井筒内充满该压裂液;采用真三轴水力压裂系统对煤岩压裂物模试件进行模拟实验;观测水力裂缝在近井筒的转向扩展形态和支撑剂的运移分布特征。本发明的物理模拟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符合实际水力压裂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334090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33474.1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煤产层组压裂物模试样的制备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分析所要模拟的含煤产层组的特征,选择制备物模试样的煤岩和岩石,根据实际含煤产层组中各岩样的岩性特征,将露头的煤岩和岩石加工成尺寸相同的长方体薄板;在岩石薄板上钻取模拟井眼,并在模拟井眼内粘固模拟井筒;将粘固了模拟井筒的岩石薄板作为中间层,并在岩石薄板的两侧分别粘固煤岩薄板,形成含煤产层组合体;选择包裹层对含煤产层组合体进行外部浇筑,形成含煤产层组压裂物模试样。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模拟含煤产层组中不同岩性组合的分层试样,相比于人造分层试样,能够更准确地模拟真实储层的煤岩割理、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等岩石物理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02027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410286109.6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观各向同性页岩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确定某井深的岩石矿物组分,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反演某井深的岩石孔隙度;利用测得的岩石矿物组分和孔隙度,确定粘土的堆积密度;通过闭循环-矫正-验证的方法,确定尺度0下页岩的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刚度矩阵;利用孔隙弹性理论,确定尺度1下和尺度2下页岩的横观各向同性岩石的刚度矩阵;将刚度矩阵系数代入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反演模型,确定岩石的力学参数。本发明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反演岩石力学强度参数,这不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得反演结果更加准确,而且鉴于现场岩屑容易获得,因此本发明在实验操作上也具有省时省力省钱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9272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77223.2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脆性水化泥页岩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其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测试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的粘土矿物组分、抗压强度、水化膨胀性,并计算综合脆性指数;确定水泥、膨润土、分散剂的类型;制备不同添加量的膨润土和分散剂的水泥石,测试不同复配比例下水泥石的抗压强度、综合脆性指数、水化膨胀性;分别建立抗压强度、综合脆性指数、水化膨胀性与水泥石不同复配比例之间的关系图;确定满足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特征的水泥、膨润土、分散剂的复配比例;制备硬脆性水化泥页岩人造岩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懂、操作便捷,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强度、易水化膨胀的脆性水泥石,能够真实准确的模拟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的力学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2608021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385585.X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压裂改造防砂堵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施工排量和砂比。对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的压裂来说,由于岩石塑性强,断裂韧性高,裂缝启裂困难,加之裂缝形态复杂,砂堵事故高发。从压裂设计角度来说,优化排量和砂比是控制砂堵的有效手段,但对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尚缺少定量的确定方法。高含泥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弹塑性,无法用解析方法表达其扩展压力。本发明将高含泥地层视为弹塑性非线性材料,通过力学建模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确定砂泥岩薄互层储层裂缝扩展压力,由缝内净压力与排量的关系确定排量;将计算砂泥岩地层裂缝宽度剖面看作平面应变问题,得到裂缝扩展形态,用砂泥岩缝宽比来计算临界砂比。
-
公开(公告)号:CN10251841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1993.6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石油工程领域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最小排量的确定方法,以保证水力压裂作业高效沟通天然裂缝,形成高度密集的网状裂缝系统。脆性页岩压裂采用清水压裂液,经人工压裂改造后形成高度密集的网状裂缝系统,其与传统高粘度压裂液压裂形成两条对称的翼型裂缝具有本质区别,已有的基于岩石准静态力学分析的压裂设计模型难以刻画页岩裂缝特征。该发明采用岩石断裂动力学方法来建立网状裂缝系统的形成模型,建立施工排量因素以及地应力、天然裂缝产状、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等自然因素与裂缝延伸的关系,从而得到最小临界排量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942060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37144.0
申请日:2010-07-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
IPC: C08F251/00 , C08F4/40 , C09K8/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井液用环保型包被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分别在95-92mL水中加入5-8g氧化型引发剂A和5-8g还原型引发剂B,来制备浓度为5%-8%的氧化型引发剂A溶液与浓度为5%-8%的还原型引发剂B溶液;然后在烧杯中加入10-40mL水,向水中加入8.0-13.5g非离子单体,搅拌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1.0-5.0g生物聚合物单体,继续搅拌,让其充分溶解;再加入4.0-10.0g阴离子单体,继续充分搅拌;加入2.0-7.5g pH值调节剂,充分搅拌;之后分别加入0.5-3.0mL氧化型和还原型引发剂,充分搅拌;最后继续搅拌,5分钟后开始发热聚合,在40-50℃条件下,反应2-4h,得最终产品。从而得到一种适用性强,抗温抗盐性能优良,环保性能良好的包被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