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640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302944.6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火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能耗特性,确定机组出力参数;根据机组出力参数的值绘制火电机组耗量特性图,同时建立火电机组调峰成本函数;结合火电机组调峰成本函数,同时考虑约束条件及改造成本,以增加新能源消纳,减少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建立含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优化模型;将深度调峰补偿应用于含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优化模型;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确定火电机组最佳调峰补偿系数。本发明能够充分考虑火电机组的成本,提高火电厂参与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以提升其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038614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810763068.3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参与系统调频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根据光伏电站并网点频率和频率变化率计算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调节量;根据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调节量修正光伏电站的有功功率初始指令值,得到最终的光伏电站有功功率参考值;基于最终的光伏电站有功功率参考值对光伏电站的并网点有功功率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频率变化率判别电网发生扰动的大小,采用紧急控制立即增大或减少不同的固定有功功率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进行调节,加强了对电网频率的支撑力度,从而减少电网频率波动幅度,增加电网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0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537866.6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线性潮流的电力系统时序仿真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电网参数仿真数据;基于电力系统的电网参数仿真数据和预先建立电力系统的线性潮流方程,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仿真,得到电力系统各时间断面的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时序仿真过程中计算电压、支路功率等状态量,同时仿真时间短且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7186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692201.5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与电力负荷的时序匹配度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同一时间间隔按时序获取计算区域内的光伏数据和负荷数据;基于所述光伏数据和负荷数据,获取光伏电站全年的累积发电量、电力负荷的全年累积用电量,以及光伏电站出力与电力负荷的全年匹配发电电量和匹配用电电量;基于所述全部光伏电站全年的累积发电量、电力负荷的全年累积用电量,以及全年匹配发电和用电电量计算光伏电站出力与电力负荷的时序匹配度。本发明为光伏电站的选址定容提供了依据,通过长时间统计数据分析,用时序匹配度这一特征指标,衡量光伏电站的发电出力和电力负荷在时序上的匹配程度,为分布式光伏的选址、定容等规划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08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00076.3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场控制方法和装置,间隔层获取风电场的运行信息和站控层的风电场控制指令,然后基于运行信息和风电场控制指令生成风电机组控制指令,最后风电机组控制指令通过现地层对风电机组进行控制,实现了对风电场的集中控制,兼顾风电场与电网站控层之间协调配合运行的风电场电网接入控制,大大降低了风电场自动控制的难度,提升了风电场的管理和运行水平,并通过风电场的最大可发有功功率值和风电场的最小可发有功功率值的限制对计算的风电场参与电网频率控制后的风电场有功功率参考值时进行修正,提升了频率控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2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69193.8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H02J3/32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超高占比的电网储能系统优化配置调度方法和系统,应用于储能系统配置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考虑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和生命周期构建与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关联的储能系统的成本模型;以电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外层配置模型的目标,以火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最小化为内层运行模型的目标,基于储能系统的成本模型,构建储能系统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获取到的电网中各新能源场站未来时段的发电功率预测值和负荷功率预测值进行双层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得到优化结果。本发明解决了新能源超高占比的电网系统中储能系统的调峰能力较弱,弃风弃光率仍然较高且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度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9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61231.6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基地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辅助服务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基地的各新能源场站的上调频容量和下调频容量;根据各新能源场站的设备运行数据,获取各新能源场站的调频性能指标;各新能源场站将各自的调频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传送至新能源基地;根据调频性能综合评价结果分别筛选各新能源场站;分别对筛选分类后的新能源场站进行总调频容量的汇总;新能源基地上报一次调频总容量、二次调频总容量和快速调频总容量;新能源基地依据市场出清对各新能源场站进行调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1732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500937.0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水量蒸发影响的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能力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在不同时段的蒸发量数据;建立抽水蓄能水量损失模型,将抽水蓄能电站的各个时段的蒸发量计入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模型和下水库模型;将步骤二建立的抽水蓄能水量模型引入抽水蓄能工作状态模型与约束条件,建立抽水蓄能电站调峰模型;将抽水蓄能电站调峰模型应用于微电网系统的约束条件,并根据微电网系统模型的目标函数,建立计及降水影响的微电网系统模型。本发明能够充分考虑在旱季或蒸发量较大的干旱地区,对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能力进行精细化建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进行分析,提高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7848.3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昱 , 董存 , 范高锋 , 于若英 , 丁杰 , 王湘艳 , 赵亮 , 朱俊澎 , 彭佩佩 , 陈宁 , 吴福保 , 许晓慧 , 朱凌志 , 夏俊荣 , 王会超 , 赵欣 , 陈文进 , 彭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新能源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在评估时间内电力系统新能源机组各节点相关的影响因素、设备数据和运行数据;基于所述各节点相关的设备数据和运行数据以及预先确定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对所述各节点相关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潮流计算,确定所述影响因素在有功功率调整到极大值时对消纳量的敏感度;由大到小选择至少一个敏感度对应的影响因素评价电力系统新能源承载能力;本发明利用新能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对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本发明还找到了电力系统新能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新能源和未来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384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11695.1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调峰资源协调优化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需求供应商提供的负荷削减报价包;基于报价包和预先建立的多电源调峰协调优化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调度周期内各时段的柔性负荷调整量和电网设备的出力;根据各时段的柔性负荷调整量和电网设备的出力,进行电网调峰调度;多电源调峰协调优化模型基于新能源最大消纳以及调度周期内的各类电源运行经济代价的总和最小制定。该方法和系统考虑了市场机制下的柔性负荷调峰特性和电价响应特性,并以新能源最大消纳为前提,能够指导目前高渗透率新能源接入下的网、源、荷共同参与调峰的电网优化运行。弥补了传统电源调峰模式在调峰资源单一、无法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