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79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713781.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3/07 , G21C3/04 , G21C3/16 , G21C3/28 , G21C3/58 , G21C21/02 , G21C21/10 , C22C38/06 , C22C3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事故的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制备方法,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U3Si2基铸锭;S2、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有中孔的U3Si2芯体;S3、制备不锈钢管坯;S4、制备端塞坯料;S5、清洁;S6、制备元件棒坯;S7、热轧;本发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元件包壳采用不锈钢材料,适用于现役轻水反应堆核电站,比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具有较强的抗LOCA事故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34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13679.7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重水堆生产C‑14同位素的靶件,包括连接棒和端板,围绕所述连接棒设置有靶筒组件或吸收棒组件,并通过在靶筒组件或吸收棒组件的排列位置的上端和下端通过所述端板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棒与上方定位机构相连接并对靶件进行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靶件放置于重水堆堆芯内,利用热中子的辐照生成C‑14同位素,可实现C‑14同位素的工业化生产,有助于解决C‑14的生产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取得国际同位素交易市场话语权,促进国内生物医药、环保、同位素标记检测等行业的发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951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2925.X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裂变型核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重水堆中生产钼‑99同位素的含支撑棒的辐照靶件,包括燃料棒束;燃料棒束包括若干根燃料元件、焊接在若干根燃料元件两端的端板;至少有一根所述燃料元件包括内部至少含有两个通孔的支撑棒、嵌设在支撑棒的通孔内的浓铀芯子,浓铀芯子为235U富集度在15.0wt%~20.0wt%的浓铀材料,所述通孔沿支撑棒的轴向布置。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充分利用重水堆不停堆换料的特点,可以利用现有反应堆不间断的生产短半衰期的99Mo,不必专门建设新的辐照设施,使用浓缩铀生产99Mo效率高、品质好,即比活度高,使用本发明涉及的辐照靶件生产99Mo的同时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核电厂发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4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89758.3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铀单晶/纳米金刚石核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种UO2单晶;S2、UO2单晶热处理;S3、UO2单晶涂层包覆:将UO2单晶颗粒过筛处理,选取一定粒径的UO2单晶颗粒,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UO2单晶颗粒表面涂覆一层热解炭涂层;S4、粉体混合:将步骤S3制备的包覆型UO2单晶颗粒、纳米金刚石粉体与烧结剂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放入混料罐内密封混合;S5、装料;以及S6、致密化烧结:将压制好的模具进行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即得。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明显改善了燃料芯块的热导率,进而提升了二氧化铀燃料芯块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1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14581.0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IPC: G21C7/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长寿命中子吸收材料,它由名义组分为(Tbx,Dy2-x)HfO5(1.3≤x≤1.95)的分散粉体、高致密度块状或圆柱状物体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立方萤石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性能良好,辐照肿胀小。熔点高于1500℃,室温到熔化过程无相变,使用温度限值明显高于Ag-In-Cd合金(熔点800℃),热工安全裕量更大,中子吸收价值显著提升,损耗速率显著减缓,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13774.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安全性的棒状核燃料元件,包括棒状的U3Si2基芯体,所述U3Si2基芯体内开设有中孔,所述U3Si2基芯体外是锆基合金材质的包壳,所述包壳的两端均密封一个端塞,所述U3Si2基芯体与包壳之间是冶金结合层。与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燃料芯体采用中间带孔的U3Si2基材料(包括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仅降低燃料芯体的运行温度和堆芯储能,同时减缓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PCI问题,从而提高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91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84501.4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含有钼元素的高性能锆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锡(Sn)0.25‑0.50%,铌(Nb)0.65‑0.90%,铁(Fe)0.20‑0.50%,氧(O)0.145‑0.175%,钼(Mo)0.05‑0.18%,80ppm以下的硅(Si),余量为98%以上包含杂质的锆(Zr);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和吸氢性能,同时获得了均衡的力学性能、抗辐照蠕变性能和抗辐照生长性能等重要性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48034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522752.9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湖南稀土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C22C2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用Y‑Tb‑RE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核反应堆用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设计的合金中Y的含量49~90%,Tb的含量10~51%,其余为除Y和Tb以外的稀土元素RE。按本发明设计的组分配料后在真空气氛保护下进行熔炼和均匀化处理,并通过近等温和气氛保护条件下热挤压和拉拨处理,得到元素分布均匀、Tb的线密度可控的成品。所述成品的室温抗拉强度≥180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10%,尺寸可精确至0.05mm以下,密度偏差不超过0.1g/cm3,且成品中Tb的线密度为0.1~0.5g/cm,线密度偏差不超过0.01g/cm,可用作灰控制棒用吸收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915773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10127376.X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灰控制棒及吸收体,该吸收体材料中含有钽、钽合金或钽的化合物,其中钽元素占该吸收体材料质量百分比的30~99.8%。该灰控制棒为细长实心管状结构,该灰控制棒由含有钽、钽合金或钽的化合物的材料制成,其中钽元素占灰控制棒总质量百分比的30~99.8%。本发明采用钽、钽合金或钽的化合物,获得的灰控制棒的反应性价值随燃耗降低的趋势被显著地推迟,而且辐照肿胀和辐照蠕变效应也很低,大大延长了灰控制棒组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7458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45385.X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轻水反应堆的锆基合金,所述锆基合金的组分为:0.30~0.69重量%的锡、0.20~0.50重量%的铌、0.20~0.40重量%的铁、0.01~0.09重量%的铜、0.07~0.20重量%的氧、0.005~0.03重量%的硅和余量锆。本发明通过限制添加最小总量为0.13重量%的铜、硅和氧,并考虑铜、硅和氧元素之间的匹配来提高锆基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抗辐照生长和抗辐照蠕变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