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03288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54740.2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74/08 , H04L12/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分布式网络中基于准随机退避策略的传输方法,包括:统计除发送站点i之外的其它站点成功发送数据包个数Ai;统计信道最后一次繁忙结束时隙到新数据包的到达发送站点时隙的间隔Si;第一次判断信道空闲时根据Ai,Si,由确定退避转变为随机退避的时隙门限值N及准随机退避过程中的最大退避窗长M确定第一等待时间,并第二次判断信道空闲时发送新数据包;若第二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若信道忙则等待至信道空闲;更新Ai;根据Ai,N及M确定第二等待时间;第三次判断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第三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忙,则返回等待直到信道空闲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第三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空闲,则发送新数据包。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22939.8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臂强盗的位置辅助波束对准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接收器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选择LOS路径的多个LOS波束,形成LOS子集;从剩余的波束中选择多个拥有最大UCB值的NLOS路径的多个NLOS波束,形成NLOS子集;在波束对准期间,根据LOS子集和NLOS子集中的所有路径的信道状态,选择具有最大路径增益的多个波束;在数据传输期间,通过选择的波束并行传输数据流,并获得波束的UCB奖励值;基于UCB奖励值,更新波束的平均回报。本发明增大了波束对准概率,实现了减小计算复杂度、提高频谱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703288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310654740.2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74/08 , H04L12/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分布式网络中基于准随机退避策略的传输方法,包括:统计除发送站点i之外的其它站点成功发送数据包个数Ai;统计信道最后一次繁忙结束时隙到新数据包的到达发送站点时隙的间隔Si;第一次判断信道空闲时根据Ai,Si,由确定退避转变为随机退避的时隙门限值N及准随机退避过程中的最大退避窗长M确定第一等待时间,并第二次判断信道空闲时发送新数据包;若第二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忙则等待直到信道空闲;若信道忙则等待至信道空闲;更新Ai;根据Ai,N及M确定第二等待时间;第三次判断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第三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忙,则返回等待直到信道空闲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如果第三次判断的结果是信道空闲,则发送新数据包。
-
公开(公告)号:CN1980100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510111098.9
申请日:2005-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IPC: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时连续的宽带无线传播测试方法和装置,其通过将射频CW信号下变频到中频,检波处理后对信号进行高速采样从而获得场强分布数据,并同步采集测试点的GPS数据。将所有测试点的场强数据结合G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用作无线传播特征统计和信道模型校正。其中所述采集控制器为一多线程采集控制器,多线程的工作模式保证同步采集高速采集装置输出的场强信号和GPS接收装置输出的GPS定位信息,两个采集过程互不干扰,同步进行。本设计中解决了对CW波无线信号进行高速采样,实时记录的难点。解决了在移动情况下的无线信号传播测试中,采集场强信号与采集测试点的GPS地理信息的实现同步的问题。实现了场强数据的连续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8519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77737.0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5/173 , G06F9/48 ,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云边协同下基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云边协同全局管理平台和多台边缘计算节点,在协同处理时将发出资源调度请求的边缘计算节点作为数据发送端,将协同处理的边缘计算节点作为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包括M个发送内存块、一个用于存储本地内存块使用情况的第一状态字节内存块和一个用于存储数据接收端内存块使用情况的第二状态字节内存块;数据接收端包括M个接收内存块和一个用于存储本地内存块使用状态的第三状态字节内存块;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完成数据填充、数据发送和内存块状态同步;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完成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本发明能够减少通信资源消耗,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18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015592.6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分布式队列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周期性地向UTC和MTC设备广播系统信息和前导码信息;接收接入请求信息:设备根据前导码信息,在可供选择的前导码中任意选择一条前导码,设备将选择的前导码作为接入请求信息;对接入请求信息进行解码,并通过每个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回复信息;接收连接请求信息:每个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回复信息,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资源块生成;判断连接请求信息是否发生碰撞,若存在碰撞,则执行PDQRA方法;若不存在碰撞,则成功接入。本发明能够通过调整前导码划分比率和UTC设备选择概率来改善接入性能,不但能保证UTC设备接入延时,还可最小化MTC设备的接入延时。
-
公开(公告)号:CN1176930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914447.9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W74/08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位置信息辅助空间分组的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包括基站、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终端位置信息和中继空间信息,所述终端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中继空间信息为与所述基站、所述用户设备相互通信的中继节点的相关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中继空间信息、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分析得到区域分组信息,并根据所述区域分组信息选取前导序列,与所述基站、所述中继节点一起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随机接入中前导序列的冲突,从而极大地增加随机接入过程中能接入的用户数量,并提高频谱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18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15592.6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分布式队列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周期性地向UTC和MTC设备广播系统信息和前导码信息;接收接入请求信息:设备根据前导码信息,在可供选择的前导码中任意选择一条前导码,设备将选择的前导码作为接入请求信息;对接入请求信息进行解码,并通过每个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回复信息;接收连接请求信息:每个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回复信息,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资源块生成;判断连接请求信息是否发生碰撞,若存在碰撞,则执行PDQRA方法;若不存在碰撞,则成功接入。本发明能够通过调整前导码划分比率和UTC设备选择概率来改善接入性能,不但能保证UTC设备接入延时,还可最小化MTC设备的接入延时。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84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69012.0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IPC: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码本复用的上行链路SCMA发射方法及上行链路SCMA接收方法。该上行链路SCMA发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在一个调度周期内为多个用户分配码本,其中特定数量的用户分配同一个码本;用户根据分配的码本进行SCMA码本映射,得到码字;用户利用稀疏扩频方法将码字发送给基站。本发明能够在不设计复杂的功率分配模式,不改变资源分配方式的前提下提高系统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4954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084275.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IPC: H04W64/00 , H04B17/318 , G01S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指纹的多融合室内定位方法及其系统。其中,该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WiFi指纹,构建WiFi指纹库;采用聚类算法对收集到的WiFi指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分类算法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二次分类,并对其所在的子区域进行判别;根据二次分类后的数据得到每个子区域的回归方程,利用该子区域的回归方程求解出待定位点的坐标。该定位方法及其系统既避免了定位精度易受物理环境因素影响的局限,又克服了传统定位方法速度慢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