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4659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980094530.8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排放水容易滞留的换热器下部的冻结,削减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冷冻循环装置。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1),所述制冷剂回路(1)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有压缩机、第1膨胀装置和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1换热器。第1换热器具备第1换热部和第2换热部,所述第2换热部在制冷剂回路内与第1换热部串联地连接。第1膨胀装置在制冷剂回路内与第2换热部并联地连接,第2换热部位于第1换热部的下方。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1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880098021.8

    申请日:2018-10-05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和与多个翅片交叉地延伸的扁平管,多个翅片分别具有作为沿着上下方向的缘部的第1侧缘部及第2侧缘部,扁平管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作为该扁平管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第1端部与第1侧缘部之间比第2端部与第1侧缘部之间接近,多个翅片分别具有:导水部,其形成于第1侧缘部与第1端部之间、以及第2侧缘部与第2端部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缘部,其位于扁平管的下方;以及凸状缘部,其位于导水部的下方,相对于下缘部向下方突出。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685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80094884.8

    申请日:2018-07-11

    Abstract: 目的在于得到抑制霜的融化水到达集管的上表面、提高热交换性能及可靠性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具备:多个传热管,所述多个传热管并列配置;翅片,所述翅片与多个传热管中的至少一个传热管连接;以及集管,所述集管与多个传热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具有沿着多个传热管并列的方向的面即集管端面。翅片具有包括集管侧的端缘在内的第1部分和除了第1部分之外的第2部分,并朝向第1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1方向与多个传热管的管轴正交且与多个传热管并列的方向交叉,第1方向上的第1部分的前端部位于在第1方向上比集管端面伸出的位置,第1方向上的第2部分的前端部位于在第1方向上比集管端面靠多个传热管侧的位置。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3664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880093622.X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抑制排水性和通风性的恶化,在发生结霜时不易发生风路的堵塞,另外,兼顾除霜性和热交换性能。本发明具备:扁平管以及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由板状体形成,以与扁平管的管轴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板状体具有向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面。多个翅片分别具备: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供扁平管插入;第一间隔保持部,所述第一间隔保持部形成于插入部的周缘,保持间隔;以及第二间隔保持部,所述第二间隔保持部形成于除了插入部的周缘以外的板状体,并保持间隔。第一间隔保持部位于插入部的周缘中的、与扁平管的管轴垂直的截面的长轴方向一方的端部侧。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2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80097835.5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热交换器(10)的辅助热交换部(40)具有第一辅助热交换区域(411)和第二辅助热交换区域(412)。主热交换部(30)具有第一主热交换区域(311)、第二主热交换区域(312)、第三主热交换区域(313)和第四主热交换区域(314)。第一辅助热交换区域(411)、第一主热交换区域(311)及第三主热交换区域(313)各自配置在比第二辅助热交换区域(412)、第二主热交换区域(312)及第四主热交换区域(314)各自靠流动方向的上风处。当热交换器(1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辅助热交换部(40)和主热交换部(30)构成为,制冷剂依次在第一辅助热交换区域(411)、第二辅助热交换区域(412)、第一主热交换区域(311)、第二主热交换区域(312)、第四主热交换区域(314)、第三主热交换区域(313)中流动。

    分配器及热交换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524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80089982.3

    申请日:2016-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向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传热管的每一个分配制冷剂且与以往的水平分配器相比容积减少的分配器及具备该分配器的热交换器。分配器(100)向在上下方向(C)上延伸且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A)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200)的每一个分配制冷剂。该分配器具备:第一构件(1),其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1A);第二构件(2),其包括面向多个第一贯通孔(1A)的第一槽部(2A);以及第三构件(3),其面向多个第一贯通孔的至少一个地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槽部(3A)。第一槽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槽部内的第一空间部(S1)与至少一个第二槽部内的第二空间部(S2)经由多个第一贯通孔内的第三空间部(S3)连接。第三空间部的流路阻力比第一空间部的流路阻力及第二空间部的流路阻力高。

    电动吸尘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13361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32869.9

    申请日:2010-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当在回旋室的2个部位分离灰尘时,能够对这2个部位都施加充分的回旋力,从而提高捕集性能的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1);电动鼓风机(53);旋风除尘部(10),其配置在吸入口体(1)与电动鼓风机(53)之间,具备流入口(11)、回旋室(12)和排出口体(15)。排出口体(15)的侧壁由圆筒网部(15b)和圆锥网部(15a)构成。回旋室(12)的侧壁由圆筒部(12b)和圆锥部(12a)构成。电动吸尘器还具备:零级开口部(113),通过使圆筒部(12b)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零级开口部(113);一级开口部(13),通过使圆锥部(12a)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一级开口部(13);零级集尘室(114),其借助零级开口部(113)与回旋室(12)相连通;一级集尘室(14),其借助一级开口部(13)与回旋室(12)相连通。

    电吸尘器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0559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80020607.0

    申请日:2011-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L9/16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顺畅且容易地进行使操作杆(33)移动、将集尘器(21)从吸尘器本体(1)拆下这样一连串动作的电吸尘器。本电吸尘器具有设置着吸入件(6f)的软管体(6)、连接软管体用的软管体连接部(11)、具有软管体连接部的本体、收纳在本体内的电动鼓风机(15)、自由装卸地设在本体的上部的集尘器(21)、使集尘器与本体卡合的卡合机构(51)和解除机构(31)。解除机构(31)用于解除由卡合机构(51)形成的集尘器(21)与本体(1)的卡合。在本电吸尘器中,通过使解除机构(31)朝着与集尘器(21)从本体(1)上拆下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来解除卡合机构(51)形成的与本体的卡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