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401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80087032.7

    申请日:2016-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制冷剂配管的材料使用了铝的所谓的全铝热交换器中,由于制冷剂配管与室外机的铁制底板的不同种金属接触而使腐蚀的可能性升高。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载置板,该载置板设置在壳体的底板上并具有供热交换器载置的平面状的热交换器搭载面。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壳体内产生的水和灰尘从热交换器搭载面落到底板上而排出到壳体外。其结果,即使作为空调机的热交换器使用了全铝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制冷剂泄漏。

    空调机的室外机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4013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680087032.7

    申请日:2016-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制冷剂配管的材料使用了铝的所谓的全铝热交换器中,由于制冷剂配管与室外机的铁制底板的不同种金属接触而使腐蚀的可能性升高。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载置板,该载置板设置在壳体的底板上并具有供热交换器载置的平面状的热交换器载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壳体内产生的水和灰尘从热交换器载置面落到底板上而排出到壳体外。其结果,即使作为空调机的热交换器使用了全铝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制冷剂泄漏。

    空调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4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80095067.X

    申请日:2017-10-10

    Inventor: 丹田翼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配管连接有:压缩机,其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流路切换装置,其将流路切换为制冷侧流路和制热侧流路;室外热交换器,其处于室外侧,进行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其处于室内侧,进行对象空间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制冷剂容器,其积存剩余制冷剂;第一节流装置,其在室外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容器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第二节流装置,其在室内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容器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室内热交换器与室外热交换器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内容积小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内容积的关系,空调装置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进行将流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制热侧流路并使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控制,使压缩机启动,若判定为从压缩机的启动起经过了设定时间,则进行将流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制冷侧流路并将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设为制冷运转用的初始开度的控制。

    空气调节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5067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580075922.1

    申请日:2015-0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除霜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00)是通过连接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3)、室内热交换器(5)以及四通阀(2)而构成的,所述四通阀被设置在比室外热交换器(3)靠压缩机(1)的排出侧且比室内热交换器(5)靠压缩机(1)的排出侧的位置,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风扇(31),其向室外热交换器(3)送风;电源装置,其向风扇(31)供给电力;风扇输入检测单元,其对与供给到风扇(31)的电力相关联的物理量进行检测;以及控制单元(80),其控制四通阀(2),以便对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1运转和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第2运转进行切换,在风扇输入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物理量为基准量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运转切换为所述第2运转,控制单元(80)调整所述基准量,以使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的温度高的情况下的所述基准量小于流经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的所述基准量。

    室外单元以及空调装置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22419U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90000847.2

    申请日:2016-08-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外单元以及空调装置。室外单元具备:壳体;以及把手,其设置于壳体的角部,并在俯视观察时呈L字形状,把手具有:安装框部,其安装于壳体;以及抓握部,其与安装框部一体形成,并在内部形成有空间部,在空间部中,构成抓握部的内壁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从俯视观察时呈L字形状的长边侧以及短边侧各自的开口部随着趋于进深侧而朝上方倾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