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及制冷剂回路的除霜装置、及冷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09011A

    公开(公告)日:2003-04-09

    申请号:CN02143506.5

    申请日:200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用于防止弹簧构件的脱落的塞子的固定而引起的性能的恶化的旋转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滚、叶片、弹簧构件、弹簧构件的收纳部、塞子、O型密封圈,上述滚嵌合在形成于用于构成旋转压缩单元的气缸及电动要素的转轴上的偏心部上并在气缸内偏心地进行旋转,上述叶片与上述滚接触并将气缸内划分为低压室侧和高压室侧,上述弹簧构件用于将该叶片经常地向滚侧弹压,上述弹簧构件收纳部形成在气缸内,并向叶片侧和密闭容器侧开口,上述塞子位于弹簧构件的密闭容器侧并以间隙配合插入在收纳部内,上述O型密封圈安装在塞子的周面上并用于密封该塞子与收纳部之间;将气缸与密闭容器间的间隔设定得比从O型密封圈到塞子的密闭容器侧的端部的距离小。

    涡旋压缩机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169C

    公开(公告)日:2001-11-21

    申请号:CN97119628.1

    申请日:1997-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53

    Abstract: 使可动涡形盘等可动构件具有与苛刻的运行条件相适应的足够的机械强度且可大幅度减少摩擦损耗的涡旋压缩机。可动涡形盘(2)以按重量百分比由Si8~10、Cu2~5、Mg0.5~0.8、其余为Al所组成的合金材料构成。该可动涡形盘(2)的键槽(9)部分被浸含了二硫化钼的硬质钝化铝膜所被覆。

    涡旋压缩机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38A

    公开(公告)日:1998-06-24

    申请号:CN97119628.1

    申请日:1997-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53

    Abstract: 使可动涡形盘等可动构件具有与苛刻的运行条件相适应的足够的机械强度且可大幅度减少摩擦损耗的涡旋压缩机。可动涡形盘(2)以按重量百分比由Si8~10、Cu2~5、Mg0.5~0.8、其余为Al所组成的合金材料构成。该可动涡形盘(2)的键槽(9)部分被浸含了二硫化钼的硬质钝化铝膜所被覆。

    涡旋压缩机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415A

    公开(公告)日:1997-10-08

    申请号:CN96118533.3

    申请日:1996-11-28

    Abstract: 一种涡旋压缩机,在把内底面作为润滑油油槽的密闭容器内的上部设置有涡旋压缩元件,该涡旋压缩元件由设置在其下部的电动元件的曲轴驱动,在该涡旋压缩机中,在前述摇动涡旋件的端板内,设置有将上述中央轴部一侧的油输入口到压缩室连通的喷油通路,该喷油通路在前述压缩室的开口端是在前述固定涡旋件和摇动涡旋件上形成初期压缩室的涡旋状涡卷的终端处附近形成开口的。

    制冷剂回路的除霜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47756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74369.2

    申请日:2002-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564 F04C23/001 F04C23/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用于防止弹簧构件的脱落的塞子的固定而引起的性能的恶化的旋转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滚、叶片、弹簧构件、弹簧构件的收纳部、塞子、O型密封圈,上述滚嵌合在形成于用于构成旋转压缩单元的气缸及电动要素的转轴上的偏心部上并在气缸内偏心地进行旋转,上述叶片与上述滚接触并将气缸内划分为低压室侧和高压室侧,上述弹簧构件用于将该叶片经常地向滚侧弹压,上述弹簧构件收纳部形成在气缸内,并向叶片侧和密闭容器侧开口,上述塞子位于弹簧构件的密闭容器侧并以间隙配合插入在收纳部内,上述O型密封圈安装在塞子的周面上并用于密封该塞子与收纳部之间;将气缸与密闭容器间的间隔设定得比从O型密封圈到塞子的密闭容器侧的端部的距离小。

    致冷剂循环装置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2465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10056765.2

    申请日:2003-08-28

    Abstract: 一种致冷剂循环装置,该致冷剂循环装置,在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在不设置吸收槽下,可以防止压缩机因液体压缩所造成的损害。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备电动组件以及被电动组件所驱动的第一与第二旋转压缩组件,被第一旋转压缩组件压缩且排出的致冷剂被压缩以吸入第二旋转压缩组件中,并且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中间冷却回路,使从第一旋转压缩组件排出的致冷剂,在气体冷却器放热。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气体冷却器出来且来自第二旋转压缩组件的致冷剂与蒸发器出来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使气体冷却器出来且在中间冷却回路流动的致冷剂与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出来且来自蒸发器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

    压缩机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6799C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02143506.5

    申请日:200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用于防止弹簧构件的脱落的塞子的固定而引起的性能的恶化的旋转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有电动单元、由该电动单元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单元,将由上述第一旋转压缩单元压缩的气体排出到上述密闭容器内,再将该被排出的中间压气体由该第二旋转压缩单元压缩。该压缩机包括用于分别构成上述各旋转压缩单元的气缸、夹设在各气缸之间用于分隔上述各旋转压缩单元的中间隔板、分别闭塞上述各气缸的开口面且具有上述旋转轴的轴承的支承构件、形成在上述旋转轴上的油孔;将用于连通该油孔与上述第二旋转压缩单元的吸入侧的供油路形成在上述中间隔板内。采用这种压缩机。能可靠地进行第二旋转压缩单元的润滑,确确可靠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