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83172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710108522.3
申请日:2007-05-31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8 , C08G59/621 , C08G59/686 , C08L63/00 , H01G9/02 , H01G11/56 , Y02E60/13 , Y10T29/417 , C08L266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具有在阳极和阴极间配置的铌氧化物层的电容器元件;和包覆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装体。所述铌氧化物层含有氟和磷,所述外装体含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填充材料和咪唑化合物。
-
-
公开(公告)号:CN1841603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10065963.5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42 , H01G9/022 , H01G11/48 , Y02E60/13 , Y10T29/417
Abstract: 在此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依次形成具有多孔烧结体的板状阳极、介电层和聚吡咯电解质层,由此来覆盖阳极引线的一部分。形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中间层来覆盖电解质层。形成阴极来覆盖中间层,所述阴极具有含有石墨颗粒的第一导电层和含有银颗粒的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粘合层将阴极和阴极端子连接。通过焊接将阳极引线和阳极端子连接。另外,形成模塑外装树脂,以使得阴极端子的一端和阳极端子的一端从此处伸出。
-
-
公开(公告)号:CN100587870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410030914.9
申请日:2004-03-2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032 , H01G9/042 , H01G9/0525
Abstract: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就由铌基体与氧化铌层构成的阳极而言,在氮化铌层的表面形成由氧化铌构成的电介质层。在该固体电解电容中,氮相对铌基体、氮化铌层和电介质层的总量的含有量优选为0.001重量%以上、0.2重量%以下。另外,另一固体电解电容通过烧结在氮气环境中热处理后的铌粉末,形成阳极。在该阳极的表面形成由氧化铌构成的电介质层。在该固体电解电容中,铌粉末(NbNX)的组成比X优选为0.05以上、1.0以下。
-
-
公开(公告)号:CN1474422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3133189.0
申请日:2003-07-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包括选自合金电极的一种电极、铌和铝混合烧结物电极、或者铌或铌合金的掺氟电极;且在各电极表面上,通过阳极化所述电极来形成介电层;所述合金选自铌合金、钛合金和钨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174418A
公开(公告)日:1998-02-25
申请号:CN97114882.1
申请日:1997-06-2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碱性蓄电池的非烧结镍电极中,把金属钇粉末和/或钇化合物粉末加入含有由氢氧化镍芯和搀钠的钴化合物壳构成的复合颗粒的颗粒性活性材料中。因为金属钇粉末和/或钇化合物粉末防止钴扩散到氢氧化镍芯,本发明非烧结镍电极不仅在充放电循环的初始阶段而且在长时间使用上呈现高利用率。而且,因为金属钇粉末和/或钇化合物粉末增加氧过电位,本发明碱性蓄电池的非烧结镍电极尤其在高温下表现很满意的充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663A
公开(公告)日:1996-11-13
申请号:CN96103596.X
申请日:1996-02-1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用非烧结式镍电极,作为其中的活性物质,有:在氢氧化镍中除了锰以外,尚固溶有选自钴、镉、钙、镁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活性物质;或在氢氧化镍中除了锰和锌以外,尚固溶有选自钴、镉、钙、镁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活性物质;或在氢氧化镍中固溶有锰,所述锰的一部分固溶于氢氧化镍中的同时,其余的锰以与氢氧化镍游离的状态存在的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399121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0810171485.5
申请日:2008-09-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由阀作用金属或其合金的多孔体构成的阳极体;在多孔体的内部的表面上及其外周部的表面上形成的电介质层;在电介质层之上形成的导电性高分子层;在多孔体的外周部的导电性高分子层之上形成的阴极层;和一端被埋设在阳极体内的阳极引线,以多孔体内部的阳极引线为中心的第一区域中的导电性高分子层仅由聚吡咯层形成,由多孔体的第一区域的周围构成的第二区域中的导电性高分子层是在聚乙烯二氧噻吩层之上叠层聚吡咯层而形成。
-
-
-
-
-
-
-
-
-